栏目
首页 > 植物科学 > 课堂教学

构建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


  【摘要】 从剖析当前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围绕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提出基础-提高-创新三阶段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了适合于培养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
  【关键词】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建构主义;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模式;考核与评价方法
  
  Construction of Plant Bi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for Training Creation Ability
  KONG Xianghai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ing the main problem in current experimential tesching, refering to the the studying theory of congstructivism, around the training creation in experimential tesching, the reforms of the content and method of teaching, and the method of asses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 “basis- enhance-creati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pattern, and plant bi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which is adapt to training creation ability have been put forword also.
  【Keywords】 Plant bi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Congstructivism; Creation Ability; Experimental teaching pattern;Method of assess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4-0038-03
  
  当前,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和综合国力等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都把培养优秀的创造型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江泽民曾精辟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和灵魂。大学生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和研究课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理论研究基本模式为反思近几十年的高等教育,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提出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全面系统地改革本科教育。在我国,许多高等学校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的培养方案和成功经验,在理论上已逐步探索和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系统的、可操作和实施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但在理工科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基本单元——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具体落实到课程的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21世纪是以生物科学为带头学科的世纪。植物生物学作为大学生物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既是高等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进一步学好其它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它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本文结合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在构建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当前实验教学主要问题的剖析
  
  1.1 陈旧实验教学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目前,实验教学中观念陈旧、落后的主要表现有:
  1.1.1 实验教学的目标与定位不准确,一方面实验教学常被看做是一种辅助性教学,处于从属于理论教学的位置,实验教学时数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挤压、缩水,从而使学生缺乏动手和实践机会。另一方面在课程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中,侧重于知识,在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中,侧重于思维能力。这种把两者人为地割裂的目标定位造成目前实验教学状况——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重知识巩固、轻能力培养。
  1.1.2 实验教学中主体错位,在实施实验教学中,教师安排和控制实验教学,扮演“主角”。学生很少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从属于被动服从的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学生被动的完成教师的安排,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
  1.1.3 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许多人都认为学校师资水平低、学生智力素质较差,不应侧重抓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上,不会去抓落实。
  1.2 机械、僵化的教学方式造成诸多弊端。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综合性或者创新设计实验,其实验教学环节几乎是相同的,教学方式均为操作模仿式,即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或照着黑板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操作结束后,教师提出有关实验结果性或结论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对其中的设计思想、实验方法的建立以及实验所需仪器、试剂的准备过程都不清楚,更不谈不上实验技术在实践中的运用。此种教学方式造成:
  1.2.1 动手与动脑环节的脱离。由于学生是按指定的步骤要求进行实验,而教师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又是与实验过程无关。因此,学生在动手实验时无需动脑思考,动脑时又无需动手。这种动手与动脑的分离使得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
  1.2.2 学生在实验中被动成分大于主动。实验材料、实验用具的选择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实验时间和实验步骤的实施是按教师指令进行的,学生既没有时间、机会去思考或询问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也不能去尝试。久而久之,学生便养成不思进取、人云亦云的不良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3 由于动脑思考的问题与动手无直接关系,就造成实验教学注重实验结果,忽视实验过程,实验操作过程经常被作为教学中的点缀,其实质是为理论课服务,实验态度、实验方法、实验能力的养成和培养就无从谈起。
  1.3 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与运行机制欠科学。众所周知,实验教学内容设置是实验教学取得良好教学质量的基础与前提。但目前实验教学设置项目与内容一直沿用原师范专业的植物学实验的模式,实验内容及大纲只是在原生物教育专业的基础上,结合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的内容做了细微的调整,因而没有体现不同专业对植物生物学实验技能的特殊要求。在实验类型中,80%~90%以上为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缺乏综合性与创新设计性实验。这就剥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机会。在实施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实验教学的班级人数偏多,一般为80~90人,有的甚至达到120人;实验分组常为学生多人一组,部分学生始终处于被支配角色,部分学生始终不能参与,这些学生得不到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同时实验指导教师力量的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不仅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也极大地限制了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单一,现行的评价方法常以书面形式为主,即根据实验报告与期末考卷进行打分。此种“讲、记、背、考”的模式,导致学生不注重实验过程,片面追求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出现有的学生抄袭他人实验结果,甚至直接把书本中的数据和图片用在报告上或答在考卷中,忽略了实验态度、探究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2] [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