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农林果 > 林业技术

《楚辞》与《山海经》山水树木神话之互证


  摘要:山水植物是原始先民最早的自然崇拜对象,因而山水植物神话便是原始自然神话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山水植物神话是原始先民自然崇拜的直接产物,它产生于原始人类的万物有灵论,是原始先民探求原始自然神秘力量的反映,这在《楚辞》和《山海经》中有大量的神话材料可以相互印证。
  关键词:楚辞; 山海经; 神话; 比较
  中图分类号:I207.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577(2006)11-0118-07
  
  山水植物是原始先民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它们能给人类带来幸福和欢乐,因此山水植物是原始先民最早的自然崇拜对象。先民们在探求原始自然神秘力量的过程中产生了自然神话,山水植物神话便是原始自然神话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在《楚辞》和《山海经》中有大量的神话材料可以互证。
  
  一、 神山
  
  原始人类聚族而居,山又是他们最早的居住地,出于生存的需要,早期人类对山产生了崇拜的感情,因而山岳崇拜也就成了原始自然崇拜之一。由于大山高耸入云,巍峨壮观,其顶峰为原始人类所罕至,更使其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因此,先民们便想象那些高大的山就是上天的通道,亦或山顶便是神灵们的居地。在原始先民的心目中,“天地相隔并不太远,可以相通。交通道路就是上插云霄的高山……上插云霄的高山就是神灵所常游的地方”,[1]所以,人们便把虔诚的宗教感情敬献给高山及山上的神灵。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印度神话中的喜马拉雅山,印加神话中的安第斯山,西伯来神话中的锡安山等都是神山的代表,中国神话中的昆仑山与之相当,这在《楚辞》和《山海经》中都有所体现。
  昆仑,堪称中国神话的第一神山,在《楚辞》中共出现11次,在《山海经》中出现更有23次之多,其神话功能也是多种多样。
  原始先民朴素的思维是一种人神杂糅的原始神话思维。他们认为,高山之巅连接着天庭,那里居住着天神,天地可以相通,人神互可往来。人神来往于天地间正是沿着“天梯”上上下下的。在《山海经》中,昆仑山便是具有这种“天梯”作用的通天工具之一。
  《西次三经》云:
  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有鸟焉,其壮如蠭,大如鸳鸯,名曰钦原,蠚(毒也)鸟兽则死,蠚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
  这是《山海经》中有关昆仑神山的最早记叙。“帝之下都”,郭璞云:“天帝都邑之在下者。”《穆天子传》卷二云:“吉日辛酉,天子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则此昆仑不仅是神的家乡,而且是凡人升天通道,但有虎身九尾,人面而虎爪的神陆吾护卫,又有恶兽毒鸟把守,还不是怎样美丽飘渺的仙境。
  《大荒西经》云:
  西南海之外,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海内西经》云: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
  这两段文字说明了昆仑山的地理位置,极言其范围之广,山峰之高,品物之丰,神祇之众,攀登之难。其神秘性愈显突出。
  昆仑还是西王母的居地。《大荒西经》云:
  昆仑之丘,其下有若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高山在古代神话中还是顶天立地的天柱。原始先民由直观的视觉印象而产生天圆地方的观念,同时想象在大地的四面八方有八座高山支撑着天空。这八座高山便是八根“天柱”,而八座高山的顶端与天结合处,也就是上天的入口,被称为“八门”。
  《大荒西经》云:“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缺。”《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曰:“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志以刑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缺。”《淮南子·坠形训》:“天地之间,九州八柱(‘柱’原作‘极’,据王念孙《读书杂志》校改)。”据该篇所记,这八根擎天柱指:东北方的方土之山,称“苍门”;东方的东极之山,称“开明之门”;东南方的波母之山,称“阳门”;南方的南极之山,乘“暑门”;西南方的编驹之山,称“白门”;西方的西极之山,称“阊阖之门”;西北方的不周之山,称“幽都之门”;北方的北极之山,称“寒门”。
  昆仑,这座古代最具神秘色彩的高山,也是屈原向往和神游的主要地方。在《离骚》中,主人公神游必经昆仑。其第一次神游写到:
  驷玉虬以乘翳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昔余至乎悬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王逸注曰:“悬圃,神山,在昆仑之上。《淮南子》曰:‘昆仑悬圃,维绝,乃通天。’言已朝发帝舜之居,昔至悬圃之上,受道圣王,而登神明之山。”
  其第二次神游同样离不开神山昆仑: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
  在《天问》中诗人这样写到: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屈原在神游时曾到过西方的昆仑悬圃,在这里又一次被问及。它是共有三层的昆仑神山的第二层,具有“登之乃灵,能使风雨”的神性特征。《淮南子·坠形训》:“昆仑之丘,或上倍之,使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天帝之居。”
  昆仑神山,登之可以成仙,食其物便可以长生不死。如《离骚》末段写诗人在一片天乐歌舞声中,经昆仑而登上了光明灿烂的太阳神世界:[2]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涉江》云: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这虽然是写屈原的抱负,但也反映了登昆仑山就可以长生不老的神话思想。
  值得指出的是,神话昆仑并不是一座具体的山。这一点早在汉代就有人指出过。《尔雅》云:“三成(层)为昆仑丘。”清代学者毕阮在注《山海经》时则更明确地说:“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这说明神话昆仑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意义,是神山之代表,而非今天的昆仑山或如学者们孜孜以求的那样是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或者今日之泰山。
  除昆仑山外,神山在《山海经》和《楚辞》中尚有多处。如《山海经》中巫覡借以升降天地的《大荒西经》中的灵山,《海外西经》中的登葆山,《海内经》中的肇山 ;《大荒东经》中所记的日月所出之六山:大言山,合虚山,明星山,鞠陵于天山,猗天苏门山,壑明俊疾山(杨慎《山海经补注》云七,盖合汤谷扶木而记也,然汤谷扶木仅日出之地,非日月所出之地);[3]《大荒西经》中记的日月所入之六山:曰丰沮玉门山、龙山、日月山、鏖钜山、常阳山、大荒山。《离骚》中的九疑山也是一座很重要的神山,它是诗中主人公两次神游的出发地。第一次神游,诗人“驷玉虬以乘翳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昔余至乎悬圃”。王逸《章句》曰:“苍梧,舜所葬也。”洪兴祖《楚辞补注》引如淳曰:“舜葬九疑,九疑在苍梧冯乘县,故或曰舜葬苍梧也。”可见,这里的苍梧是指九疑山而言。诗人二游昆仑之时,在九疑山目睹了一次宏大壮观的巫咸降神仪式:“巫咸将昔降兮,怀椒糈而邀之。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当百神在巫咸虔诚的祭拜中从天降临之际,九疑山神纷纷迎接。在这个百神遍降,神光灿烂的充满热烈而庄严的宗教巫术气氛里,诗人占卜获得吉兆,最终在百神的招谕之下陟升天国。
  

[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