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科研动态 > 综合新闻

古丝路河西走廊谋求以草治风沙

 新华网兰州9月20日电(记者朱国亮)甘肃草原主管部门正在完善一份草业生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谋求在我国重要的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的河西走廊大规模发展草业,治理生态,遏制风沙。

    甘肃省农牧厅草原处处长丁连生介绍,甘肃省农牧厅与甘肃省发改委已编制《甘肃河西走廊北部风沙源区草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日前已请国内权威专家进行了第三次评审。

    这份报告提出,在甘肃河西走廊北部风沙源区大规模建设风沙沿线防风固沙生态保护草带、绿洲草畜转化生态产业带、祁连山沿山农牧互补生态恢复置换带,大力发展草业,防风固沙,同时增加农牧民收入。

    甘肃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咽喉要道,也是我国主要的沙尘源区。巴丹吉林、腾格里和库姆塔格沙漠对这一走廊地带的侵蚀正在加剧,沙化土地面积达13.4万平方公里,占河西走廊土地总面积的近一半,风沙线总长1600公里。

    这份报告说,借鉴以往河西走廊生态建设和世界上众多国家发展草业的成功经验,实施草业生态工程是遏制河西走廊北部风沙源区生态恶化的最佳途径。这一工程不仅能发挥草地碳汇功能,遏制草原荒漠化,防风固沙,调节水资源,而且可带动畜牧业发展,促农增收。

    河西走廊是甘肃草业起步较早的地区,目前有草业企业11家,草产品年加工能力71万吨,有11条苜蓿草颗粒和草块加工生产线,50多个苜蓿草粉加工点,草产品加工基地达67万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