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农林果 > 病害防治

农药使用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

1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1防治适期掌握不当

多数种植业者在作物发病初期不用药,不见虫、不见病斑不用药的现象相当普遍,约占85%。多数农作物的病虫害在发病初期,为害的症状很轻,此时用药效果好,易防治,且省药省力:等到大面积爆发后,防治难度大,且需投人大量的防治成本,费药费力,最多也只能控制在一定的危害损失范围内,有可能已造成更大的损失时才用药。

1.2种植业者农药常识的欠缺

在农药市场逐步放开的环境下,由于农药经营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经过正规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有的只参加过植保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有的甚至未参加过短期农药知识培训。更有甚者。他们利用农民对农药知识的欠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赚黑心钱,误导农民用药。

1.3不能做到对症用药

在防治中.应该用杀虫剂的错用杀菌剂或应该用杀菌剂的错用杀虫剂,也就是说,杀虫的不能治病,治病的不能杀虫:或因对病虫害为害症状识别能力弱.而错用不对症的农药。是虫为害的而用治病的药等。不根据不同的作物发生不同的病虫害的种类用药.未能选购安全、高效、经济的农药而延误防治适期,造成损失。因此,在使用农药前,应带上被危害的作物症状到植保部门进行咨询.力求做到农药的对症使用。

1.4药液浓度使用不当

在使用农药时,应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说明对水施用。有的为减少工作量,往往多加药,少加水。在喷施杀虫或杀菌剂时,充分的水量十分重要,因为虫卵、病菌多集中于叶背面和土壤表层,若施药时用水量少,很难做到整株匀均喷施,未杀死的残卵、残菌在湿度适合的条件下,很容易爆发:其次,药液浓度的加大,还能强化害虫、病菌的耐药性和有可能发生药害。叶面施肥在高浓度使用时.不但不被作物吸收,还使作物体液外渗,造成生理干旱。激素类农药施用浓度过高时,会起反作用或造成作物生长畸形。因此,浓度掌握不好,不但起不到很好的防效,还会适得其反。

1.5未能酌情施药。施用农药的次数不够

在病虫害的发生盛期,防治一次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农药的流失和分解失效,以及相邻地块的感染,仍有引发病虫的隐患,应在间隔7~15d,连续用药二三次,才能达到最佳防效。叶面肥、激素类农药喷施后,植物只能从叶面微量吸收,宜在适用期“少量多次”喷施,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1.6施用剧毒高残留的农药

部分农民朋友在施用农药时。喜欢毒性强、防效来得明显、药到虫倒的农药。这样的药大多毒性强、残留量高,作物吸收后,会长期残留在作物体内,人、畜食用达到一定的剂量后.会造成中毒。带来安全隐患。

2合理施用农药的对策与建议

2.1对症选购和使用农药

农药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农药有不同的防治范围。要针对防治对象的种类和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农药品种和剂型。根据当地、当季时令作物易发生的病虫害选购农药,在未搞清楚病虫发生的为害症状时,不要盲目选购和施用农药,应采集标本到当地植保部门或向农技人员咨询.发病症状得到确认后,才能对症用药。

2.2选用高效、安全、经济的农药

不要选用变质、失效及国家明令禁止施用的农药,不选用包装破损、残缺不全或不明确的农药;应选用有品种名称、规格、登记号、质量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号、净重、生产厂名、厂址、使用说明、注意事项、毒性标志、生产日期、质量保证期、批号等标识标记完整的农药,才能达到节约成本、提高防效的目的,才不至于选用到假冒伪劣的农药。

2.3适时施药

在施用农药时,应选择在病虫害最敏感的阶段或最薄弱的环节进行,过早过晚施用都会影响到防治的效果。如水稻二、三化螟的防治,应抓住虫卵开始盛孵而幼虫未钻入水稻茎秆之时施药,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4看天施药

施用农药的效果,也受到天气的影响.如在刮大风、下雨等条件下施药,防治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刮大风天气施药,药液的雾滴会随风飘移,不能均匀地降落到农作物的表面,从而降低了防效;雨天施药会直接被雨水冲刷掉药液.造成流失,影响防效;中午高温时施药,会加速药液的挥发与分解,降低防效。

2.5适法和适量施药

    在施用农药时,应根据农药的不同剂型.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如施用粉剂,就不能对水喷雾;防地下害虫应采用拌种、毒饵等方法;对于常在叶背的害虫,施药时应向叶背施药等,才利于提高药效。用药过多,容易发生药害.用药过少,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应根据不同农药的使用说明,掌握恰当的、合理的对水剂量,不能随意的增加或减少用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