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武都水库蓄水 珍稀植物“距瓣尾囊草”面临淹没被抢救性移植

距瓣尾囊草开出的花

省环保厅、江油市林业局供图

科考人员正在研究移栽后的距瓣尾囊草

 

  ◢距瓣尾囊草,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目前全球仅存1977株,全部生长在四川江油一带,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受到武都引水工程的影响,这种植物的主要栖息地江油大桑园被淹没。为此,多方努力,1486株面临灭顶威胁的距瓣尾囊草进行了迁地保护。14日,省环保厅在公布《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的同时宣布,这种四川独有的一级珍稀植物迁地保护取得初步成功。

  ◢目前这些距瓣尾囊草已搬家至藏王寨的深山之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繁衍生息。日前,华西都市报记者徒步上山,揭开了这种珍稀植物的神秘面纱。

  “我们抢救出来的这种濒临灭绝的植物,就移栽在半山腰上。”江油市林业局副局长曾礼东指着眼前一座几乎垂直的山,向省环保厅领导和专家说。

  12月13日,江油市新春乡藏王寨,虽然地方很偏僻,但是因为距瓣尾囊草,让全国乃至全球的植物学家神往。

  一路上山,几乎都是75度的斜坡。大约50分钟的行程后,地势突然平坦,记者的左侧是一面巨大而陡峭的悬崖,而右手边则是坡度几乎达到80度的峭壁。

  “我看了路边的这些石灰岩,就知道你们选对了地方。”说这话的人,是随行的省环科院副院长方自力。

  再往前数百米,终于到了距瓣尾囊草的“新家”。打开铁门,大家的左侧依旧是一大片悬崖,悬崖的底部,有一大片绿油油的小苗。“这就是我们的国宝级植物——距瓣尾囊草。”江油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苏泽源说。

发现之

  80年后才又见其芳踪

  美国人第一次找到它后过了80年,中国人才第一次找到这种植物,此后,中国植物标本馆才有了距瓣尾囊草的活体标本

  “这一路是很辛苦,但是比起我们发现它的过程来说,这也就不算什么了。”省环科院博士徐玮说。

  据美国有关文献记载,美籍奥地利植物学家、探险家J.F.Rock(约瑟夫·洛克)1925年3月在江油武都的涪江边,首次采集到一种开蓝色花的植物。这份神秘的活体植株标本被带回美国后,被认定为一个新种,在植物学界引起轰动,后被命名为“距瓣尾囊草”。

  这份活体植株标本的2份主模式,一直被珍藏在哈佛大学标本馆。而1复份标本,则赠送给中国国家标本馆(现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

  此后80年间,不断有国内外学者来到江油,但均未采集到该种植物。省环保厅自然生态处处长李岳东说,如果一种植物有数十年没有出现踪影,基本上可以宣告其已经灭绝。

  “2005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春雨博士找到当时江油市林业局副局长曹敏,提出了再次寻找距瓣尾囊草的请求,于是我就从观雾山下来,陪同他一起寻找。”观雾山自然保护区工程师许会林说。

  前两日的寻找一无所获。4月11日,李春雨和许会林沿着涪江从北城乡向平驿搜索。“我们花了一上午时间,还是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许会林回忆说,于是他们就开始在大桑园吃午饭。

  “谁知我们吃了午饭后,往前不到500米的地方,就在路边发现了零星的距瓣尾囊草,再往上一搜,发现整个悬崖上都是!”

  “当时他一把就把我抱起来了,转了好几个圈,连说找到了!找到了!”

  许会林回忆:“李春雨当时说,美国人第一次找到它后过了80年,中国人才第一次找到这种植物,此后,中国植物标本馆才有了距瓣尾囊草的活体标本。”

  而这一天李春雨和许会林发现的这片悬崖,共长有距瓣尾囊草1529株,是该植物全球最大的生长地。

  保护之

  濒危植物面临灭顶之灾

  武都引水工程将淹没距瓣尾囊草最主要的栖息地。而全球仅存的2026株距瓣尾囊草,武都水库658米水位线以下的就有1529株

  李春雨回到北京后,中科院自然科学馆就发来一封函,希望江油市林业局能够对距瓣尾囊草进行保护。

  但是,江油市林业局的保护工作一直没能开展起来。“这是因为没有涉及草本植物的保护专项经费。”许会林说。

  而更大的威胁,来自于投资数十亿的国家重点工程——武都引水工程,武都水库修建后,淹没的区域包括大桑园,而这里正是距瓣尾囊草最主要的栖息地。全球仅存的2026株距瓣尾囊草,武都水库658米水位线以下的就有1529株。

  毫无疑问,这些距瓣尾囊草必须全部抢救性异地迁移保护。

  2009年,川大生命科学院教授冉江洪一行来到江油市观雾山自然保护区考察。了解到距瓣尾囊草的生存现状后,2010年5月,冉江洪向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原环保厅副厅长谢天和环保厅自然生态处处长李岳东汇报了此事。

  “领导当场表态,立刻出发,一定要将这一濒危品种保护下来。”冉江洪回忆说。

  今年3月11日,省林业厅副厅长降初组织四川省武都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绵阳市林业局、江油市林业局、观雾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等单位,详细安排了距瓣尾囊草抢救性保护工作。

  “在行政部门的干预下,武都水利水电公司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保护工作。”李岳东说。

选址之

  悬崖峭壁才是它们的家

  距瓣尾囊草的根和茎深深扎于几乎没有土壤的岩石缝隙里,仅靠岩层和风化物的少有水分和养分维系生存

  科考工作者发现,距瓣尾囊草生存的环境极为特殊,全都生长在悬崖峭壁,其根和茎深深扎于几乎没有土壤的岩石缝隙里,仅靠岩层和风化物的少有水分和养分维系生存。

  而更为重要的是,距瓣尾囊草生存的石灰岩类型稀缺。

  经过多方考查,藏王寨成为选择之一,因为这里有这种特殊的石灰岩,同时也有自然生长的79株距瓣尾囊草。

  移栽之

  当天挖掘必须当天栽完

  有些距瓣尾囊草生长在离地50多米高的地方,需爬上高高的脚手架将它们一株一株地取下

  今年4月25日,距瓣尾囊草的抢救性保护迁地移栽工作正式开始。

  当时制定的目标是,随时挖掘、随时启运,随时栽植,当天挖掘的植株必须当天全部栽植完毕。

  但要完成这一目标,任务艰巨。“从原北城乡大桑园到新春乡藏王寨两地相距90公里,仅从大桑园到武都就有12公里的距离,到藏王寨山下后,还要步行爬3公里的山路。”江油市林业局副局长伍卫说,为了抢救性移植的顺利进行,江油市林业局投入巨资抢修了毁坏废弃多年、长达12公里的公路。

  同时,为了给距瓣尾囊草创造一个与大桑园一样良好的生长环境,新春乡藏王寨移植地的每一块石灰岩,都是从大桑园原生地一块一块地背运过来的。

  “距瓣尾囊草是沿着岩石的石缝中生长,直接将它连根拔起,几乎不可能。更难办的是,有些距瓣尾囊草,还生长在离地50多米高的地方。”徐玮说,这给移栽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最后,我们在涪江的深山峡谷中搭建起了50多米、长100多米的脚手架。”徐玮介绍说,人们攀爬上高高的脚手架,面对岩石,用切割机切、电钻钻、凿子敲,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一株一株地取下。最终,1486株距瓣尾囊草的移栽工作终于完成。

  为了以防万一,有关专家对大桑园的距瓣尾囊草成功取得了9000粒种子,进行基因保存。“就算移栽失败,距瓣尾囊草这一物种也不会从此消亡,以后通过科研手段,还能让其重新生长。”

  揭秘

  它和大熊猫一样珍贵

  “它现在开的是蓝色的花,之后颜色会发生变化。”在藏王寨的移栽现场,同行的江油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苏泽源告诉记者,距瓣尾囊草的花很奇特,都是在冬季绽放,花期从每年的12月一直持续到次年3月,而且还会随季节和温度的变化,历经紫蓝色——蓝白色——白色的颜色转变。

  记者看到,一些距瓣尾囊草已经开出了零零散散的蓝紫色小花,花蕊是嫩黄色。在萧瑟的冬季,让人眼前一亮。

  仔细观察,它们一共有五个花瓣,从正面看上去,形状像一个个小五星,又像极某种兰花。

  走进观察发现,其叶子正面是绿色,背面却呈淡紫色,茎和叶片背面长满了细细的短绒毛,每支茎上都长有三片叶子,而每片叶子前端,又像被锯子锯过一样,“裂”开了两条小缝隙。

  “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角度看,距瓣尾囊草相当珍贵稀少,目前全世界仅存1977株,全部分布在泥盆纪石灰岩的江油涪江段。”省环科院博士徐玮举例说,目前,我国野生大熊猫加圈养算在一起也只有1908只,“可以说,它跟熊猫一样珍贵。”2010年11月,这一植物被正式列入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植物”名录。

 访谈

  成功与否有待时间检验

  为什么我们要花大力气抢救距瓣尾囊草?带着这样的问题,华西都市报记者分别对省环科院博士徐玮和省环保厅生态处处长李岳东进行了专访。

  华西都市报:能不能简单介绍下抢救距瓣尾囊草的科学意义?

  徐玮:由于之前我们对距瓣尾囊草研究很少,大家又对它的存在有两个争论的地方:它可能是新特有类群(近期形成的物种,还没有充分扩散),也可能是古特有种(曾经广泛分布,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分布区萎缩,目前仅分布在某一区域)。所以对它进行研究,就可以得出一个正确的认识。

  此外,在距瓣尾囊草还没被发现之前,尾囊草属下面就只有一个单列种,即尾囊草。从分类学的角度来说,它和其他物种的进化途径就可能不一样。现在距瓣尾囊草重新被大家认识,尾囊草属下面也因此出现两个种,对科研方面来说,它们可以互相对照研究,让我们更为清楚地了解它们的进化途径。

  华西都市报:它有没有什么经济价值?

  徐玮:距瓣尾囊草的花朵比较鲜艳,看上去非常好看,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尤其它在冬季开花,也比较少见。如果我们将它用在园艺上面,用于假山的装扮,可能大有市场。另外它也是一种芳香植物,可以用于香料等方面的研制。因为我们目前的研究才刚起步,它的很多经济价值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此外,从基因学上来说,现在可能我们不知道它有什么用途,但是如果它的近似品种需要改良时,就可以从邻近的植物上提取基因。

  华西都市报:你怎么评价此次抢救移栽工作?

  徐玮:目前来看,还是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距瓣尾囊草属于块状根,自身就富含很多营养,即使环境不适合它们的生长,也能存活一段时间。所以,最终移栽成功与否,还要看它能否经历一个完整的生活周期。

  华西都市报:这次拯救距瓣尾囊草的行动与我省保护生物多样性行动上,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李岳东: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多一种物种,生物多样性也就更加丰富。而距瓣尾囊草是我省独有的植物品种,对它进行保护,也是落实我省生物多样性战略的具体行动。

  假如是自然的影响致使它灭绝,我们还能理解,但是如果是我们人为导致它灭绝,这种现象,就绝不能容忍。

  华西都市报:整个保护工作花了多少钱?

  李岳东:在抢救过程中,武都水利水电集团对此事非常重视,拿出了50万专项经费用于移栽工作,此外,环保部也拿出50万,省环保厅拿出30万,林业部门拿出了18万,共计148万用于抢救工作。

  华西都市报记者刘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