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认识植物 > 植物名词

橡胶树

大戟科橡胶树属高大乔木。 又名巴西橡胶树、三叶橡胶树,俗称胶树。所分泌胶乳的加工品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已知的产胶植物中以橡胶树的产胶量最高,质量最好。树的经济寿命可达30年左右。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天然橡胶,绝大部分由橡胶树生产。

橡胶树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当地人民早已认识到橡胶有弹性和防水功能。1493年C.哥伦布曾见海地的印第安儿童玩橡皮球。1736年法国人德·拉·孔达米纳第一次将橡胶品带去欧洲。但在较长时期内橡胶主要只被用于擦掉铅笔写的错字,其英文名rubber即有磨擦工具之意。1839年美国C.古德伊尔发明硫化橡胶法,1888年英国人J.B.邓洛普发明汽胎,1895年开始生产汽车。此后橡胶在工业上的需要量剧增,才促进了对野生橡胶树的大规模引种驯化。在此之前,英国人H.A.威克姆曾于1876年从巴西塔帕若斯河左岸的波姆附近地区(海拔70~90米)采集高产橡胶树种子7万粒,运回英国伦敦丘园播种,成苗2397株分别运往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以后在东南亚栽培的橡胶树绝大部分是这批树种的后代。189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H.N.里德利改进了割胶方法,1915年荷兰人黑尔滕等在印度尼西亚发明胶苗芽接法,促进了橡胶栽培业在东南亚的迅速发展。

中国试种橡胶树始于20世纪初。1904年云南率先从新加坡引入胶苗8000株试种成功。以后台湾、海南岛、雷州半岛等地也相继引种。至1950年全国约有 110万株实生胶树,其中有60万株割胶,主要分布在海南岛。1952年海南岛、湛江和云南南部开始发展橡胶种植,广西、福建南部和广东汕头地区也有少量栽培。此后又经30多年的努力,选育出多个抗风、耐寒品种,制订了因地制宜的抗风防寒栽培措施,终于在北纬18°~24°地区大面积植胶成功。

世界上现有37个植胶国家,大都分布于南纬10°至北纬15°之间,植胶面积共约 1.1亿亩。1982年世界干胶总产量达 375万吨,主要生产国家依次为:马来西亚(151.66万吨)、印度尼西亚(88万吨)、泰国(55.22 万吨)、印度(16.59万吨)、中国(15.26万吨)、斯里兰卡( 12.52万吨)等。中国的植胶区主要在海南省和云南省西双版纳。

植株高20~40米。根分主根及侧根。主根圆锥形。侧根轮生,第1轮离地面10~20厘米,为主要吸收根系;第2轮离地面40厘米以上,起支撑作用。叶互生,三出复叶,小叶椭圆或倒卵形,革质,全缘,渐尖,基部楔形,网脉明显,叶柄长5~14厘米,小叶柄基部常具蜜腺点。花小,无花瓣,单性,雌雄同株,圆锥花序腋生,密被白色柔毛;花萼黄色,5裂;雌花生于花序各分枝顶端,具有绿色花盘,子房3室,柱头3裂;雄花较小,雄蕊10枚,花药2室,分两轮排列于雄蕊柱上。异花传粉。果为蒴果,球形,常含种子3粒,果壳木质,坚硬。种子椭圆形,长约 3厘米,具褐色斑纹,种背常隆起,种腹略扁平。

天然橡胶是异戊二烯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很好的弹性、绝缘性、强伸性和较好的防水性、气密性、重要工业原料。现在世界上的橡胶制品已达 5万余种,主要用于制造飞机、汽车等所用的轮胎。一些发达国家的橡胶消费量(包括合成橡胶)和钢铁消费量的比例为1~1.5:100。橡胶树种子含油率22~25%,油为半干性,可用作制造油漆、肥皂、醇酸树脂等的原料;精炼去毒后可供食用。果壳能制活性炭、糖醛等。木材经处理后可制作家具、纸浆、纤维板、胶合板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