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农林果 > 政策法规

氮肥协会上报发改委《关于化肥调控机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以来,国家为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化肥价格,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化肥价格不断上涨,执行限价出现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认为,化肥价格难以控制的原因在于原材料成本的刚性拉动、用肥旺季略有缺口和对到农民手里的终端肥价疏于管理,而不是没有实行化肥市场化。
化肥市场化关系到化肥工业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的安全。我们经过认真调查和慎重研究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化肥工业还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农业也不具备承受化肥市场化的能力。就氮肥工业而言,市场化是方向,但至少需要5—8年的过渡期。倘若现在就把氮肥工业匆匆推向市场,其结果是氮肥工业和农业都将受到严重的损害。“化肥工业和农业是一根藤上的两个苦瓜,割肉补疮,两败俱伤。”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当前我国化肥工业和农业的现状,也给研究政策取向以一定的启示。现就氮肥工业的有关情况和对市场化问题的有关意见汇报如下:
对现阶段改革化肥调控机制的意见是:以发展化肥生产、保证市场供给为目标,逐步放开化肥价格,保持完善现行优惠政策,建立国家储肥制度,调控化肥市场和价格,推进科学用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一、发展化肥生产,保证市场供给,是稳定化肥价格的根本措施
我国氮肥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氮肥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5%,消费量也是最大的国家,特别是尿素实现了基本自给,改变了尿素进口大国的历史,这是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取得的成绩。目前,我国氮肥生产企业588个,职工45万,资产总额1483亿元,生产规模大、中、小并存,原料结构煤、气、油并举,其中以煤为原料的生产装置占70%,符合我国国情。这个基础来之不易,但同时又十分脆弱。据统计,2004年全行业负债95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64.3%。氮肥工业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我国氮肥企业原来都是国有企业,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长期疲于扩大生产能力。只有发展生产,保证市场供给,才能稳定化肥价格,2004年比2003年全行业又增加负债116亿元,增加固定资产189亿元,装置生产能力增加了10%。
氮肥企业长期肩负着支农的重任,微利甚至赔本经营。2004年是氮肥生产经营形势最好的一年,全年生产氮肥(折纯)3010万吨,其中尿素(实物)394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09亿元,利税总额104亿元,利润总额65.6亿元(其中氮肥利润4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但是,企业的利润率很小,仅为4.8%,平均每吨尿素(实物)的利润不足80元,每吨碳铵(实物)利润不足20元。而且,利润分布很不平衡,年利润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29个,占企业总数的4.9%,占氮肥总产量的22.1%,实现利润总额45亿元(含其他产品利润),占行业利润的69%,其余企业的利润很低,吨尿素不足30元。全行业还有107个企业亏损,亏损额达5.36亿元。这种状况难以承受市场化的压力。
二、保持完善现行优惠政策,是发展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化肥价格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化肥生产,对氮肥工业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促进氮肥工业发展、保证粮食增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990年尿素产量仅1000万吨,2000年达到3048万吨,2004年又增加到3940万吨,比2000年增长29.2%,基本实现了产需平衡。由于实行了优惠政策,又适当提高了尿素中准价水平,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煤、电涨价造成的成本增支因素,保证了氮肥价格基本稳定,一直没有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如果取消给予氮肥工业的优惠政策,对行业发展和农业生产将带来极其严重影响.
一是,氮肥生产成本将大幅度上升,激化化肥价格与农民购买力的矛盾。以尿素为例,据对全国17个省、市的76个企业调查,以煤为原料每吨尿素的生产成本平均将增加328—365元,以天然气为原料每吨尿素生产成本平均将增加383—394元,这是生产企业无法消化的。如果补贴到位,农民能够承受,每吨尿素出厂价将提高到1980—2015元及2033—2044元,零售成本将增加到2154元—2187元。取消优惠政策还会刺激煤、气、电、运价格上升,一段时间内尿素的出厂价格还要进一步提高,可能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尿素价格水平。如果对农民的补贴不能普遍足额到位,补不够就少买少用,农业生产将受到严重损害,粮食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少买少用的结果,造成产品滞销积压,企业被迫减产或停产,尤其是以煤为原料的中、小企业可能无法生存。占全国氮肥总产量20%左右的企业将是受冲击的重点,相当于21个年产30万吨的大型合成氨厂的生产能力被丧失。生产能力的减少又将造成化肥货源紧缺,价格上涨,从而不得不重演依赖进口的历史,如此形成恶性循环的被动局面。
二是,多年形成的比较合理的氮肥生产布局和市场布局将被打乱。在优惠政策中,电价对尿素成本的影响最大。取消优惠电价,将迫使电力紧张的地区减少氮肥产量;取消铁路优惠运价,将迫使氮肥产量集中地区的企业调整产品流向,收缩产品销售范围,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以上两个问题,将使部分地区的氮肥生产力受到破坏,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另外根据WTO的有关约定,2006年将允许国外化肥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再大幅度调整现行政策,无疑将给我国氮肥工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此外,我们认为取消优惠政策,给农民直补不仅难以操作,补贴支出更大,而且也存在补贴能升不能降的弊端.
鉴于取消化肥优惠政策将造成的严重后果,我们认为,改革化肥调控机制,应继续保持和完善对氮肥工业现行的优惠政策。当前,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煤炭供应紧张等问题。一是要把山西作为氮肥原料供应基地进行管理和建设,把增产的无烟块煤供给氮肥生产企业,以增加氮肥生产;二是限制无烟煤出口,采用限制尿素出口同样的政策,开征出口关税。2004年煤炭出口8592万吨,超过氮肥工业一年的用煤量,在国家能源紧缺,氮肥生产用煤供应不足的情况下,限制煤炭出口是必要的。三是加大整顿煤炭市场的力度,取消不合理收费,特别是取消煤炭出境费,降低煤炭采购成本。煤炭是影响当前氮肥生产和化肥价格最为突出的问题,处理好这个问题,是解决氮肥价格和市场供应问题的关键.
三、加大对氮肥企业原料动力结构调整、节能改造、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项目的支持力度,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建议国家像碳铵改产尿素那样,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鉴于我国的国情,国家给化肥工业以有力的政策扶持是必要的。但是,发展我国化肥工业的重要任务还在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根据氮肥工业的实际,建议国家加大氮肥工业实施原料煤本地化改造、热电联产和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使“十一五”期间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企业两煤耗从1300公斤/吨(标)下降到1160公斤/吨(标),全行业年节煤450万吨(标),电耗从1300度/吨降到1200度/吨,年节电32亿度。同时,加快氮肥企业的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大力改善企业的环保状况,使三河、三湖等污染治理敏感地区的企业都能做到污水零排放。
四、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开展农化服务,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利用氮肥企业拥有基础肥的优势,发展复合肥、缓释肥、控释肥、BB肥、增效肥以及适合不同土壤和作物需要的各类专用肥,提高基础肥的复合率(国际上先进国家的复合率一般为80%,而我国只有30%)和化肥的利用效率。氮肥生产企业开展农化服务具有很好的条件,有人才、设备、技术等优势。十多年来,在生产专用肥、帮助农民测土施肥、科学用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用于建立和完善农化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
五、支持企业淡储、稳定淡季生产,是保证市场供应、引导化肥价格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氮肥企业在淡季能正常生产,我们建议鼓励工商联储、企业联储,既可以解决生产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困难,又能使储备任务落到实处,确保用肥旺季有充足的化肥供应。
化肥完全市场化是今后行业长远改革的方向。我们认为,根据中国的国情,即使将来完全市场化,国家也必须对化肥工业给予政策支持。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对给予化肥企业补贴有利、还是给予农民补贴有利,组织专门的研究,以便慎重地制定政策。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
二OO五年七月二十七日


本站发布其文稿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