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马先蒿Pedicularis reaupinanta L.

种中文名:马先蒿
种拉丁名:Pedicularis reaupinanta L.
种别名  :马尿蒿、马尿泡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70cm,茎粗,中空,方形有棱。叶互生,有时对生,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5—5.5cm,宽1—2cm,边缘有钝圆的重齿。总状花序,苞片叶状;花冠淡紫红色。蒴果斜长圆状披针形。花期6—8月,果期7—9月。
地理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山东、安徽等地;朝鲜、苏联西伯利亚、日本也有。
生   境:生于草地及林缘。
毒   性:全株有毒,人畜误食后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由于该植物有恶臭和刺激性气味,家畜一般不食[A—12,16]。
科中文名:玄参科
科拉丁名:Scrophulariaceae
本科概述:约200属3000种左右,分布于世界各地,以北半球温带最多。我国约57属500余种。我国原产的有毒种类只有马先蒿等少数几种I重要的有毒植物是洋地黄属(DigitalisL.)中的一些种,如紫花洋地黄等。这些植物也是重要的强心药物/原产欧洲,现已引种于世界各地,我国早有栽培。虽然洋地黄类药物在临床中应用易产生中毒反应,但仍不失为一类有效的药物。国外报道,除洋地黄属外,毛蕊花属(VerbascumL.)和水芒草属(Limo—selioL.)中均有多种有毒植物。洋地黄属主要有毒成分是强心甙,现已分出60多种,主要由洋地黄毒甙元(digito-+xigenin)(7—16)、羟基洋地黄毒甙元(gitoxigenin)(82—2),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元(digoxige—nin)、双羟基洋地黄毒甙元(diginatigenin);和吉他洛甙元(gitaloxlgenin)(82—3)等与不同的糖缩合而成。所含洋地黄醇甙类(digilenolides)无强心活性。其次还有皂甙、黄酮等成分[13]。洋地黄属强心甙均系强心甾类化合物,其贰元为有羟基、甲基取代的甾核,17—C上有β—取向的五元不饱和环内酯,通过3—C上的羟基和糖缩合成甙。甾核A/B,B/C,C/D环间骈合具有顺一反一反一顺式立体构型,B/c环反式构型为天然甾类化合物的共同特征,但强心甾类化合物所具有的C/D环顺式构型则在其他甾类中极为少见。洋地黄毒甙(digitoxin)(82—1)是强心甾类中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代表物。医用强心甙多数为洋地黄制剂。医药著作中对其多有详细叙述。强心甙类的强心作用与毒性均来自甙元,糖基可以增强水溶解度,促进对细胞的通透·性,提高其作用强度和作用持久性。甙元甾核上3—C和14—C处的羟基,17—C上9—取向的不饱和内酯环是强心作用和毒性所必须的[2]。洋地黄毒甙等强心甙均直接作用于心肌,对衰竭心脏能明显增强心肌的收缩力,而不明显增加氧的消耗.由于增强了心肌的收缩力,反射地使心搏变慢,同时还能阻滞或延长电兴奋冲动通过房室节可使心衰的过快心律减慢到接近正常水平。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方面有重要价值[3]。口服强心甙主要在肠道吸收,胃的吸收极微。不同强心甙在肠道中的吸收程度、作用开始时间和维持时间各不相同,其中洋地黄毒甙的吸收最完全,作用最持久,这是由于它的消除缓慢、蓄积性高所致。强心甙的治疗剂量范围狭窄,极易引起中毒,一般的治疗剂量出现的中毒率可高达70%。中毒时,通常首先出现消化道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但最重要的是由于过量的强心甙兴奋心肌异位自律点和抑制传导系统,可引起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致心室颤动而死亡。还可直接兴奋血管平滑肌,增加动脉血管的紧张度,偶可导致高血压、心衰,并可能引起心绞痛[3,4]。不同动物对强心甙的敏感性不同,对异羟基洋地黄毒甙(digoxin)和洋地黄毒甙(82—4)猫比豚鼠的敏感性高3—6倍,而大鼠的敏感性则比较低[5].动物的年龄性别不.同敏感性也不同,如洋地黄毒甙对初生(7天)和成年大鼠口服LD50分别为0.096mg/kg和93.9mg/kg,即前者比后者敏感性高800—1000倍.雌性比雄性敏感[6]。关于强心甙中毒一般可用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和苯妥因钠或用补钾(口服或静脉注射氯化钾)急救治疗,近年已试用抗体,使用提纯的异羟基洋地黄毒甙抗体或该抗体的抗原结合碎片来治疗由于异羟基洋地黄毒甙和洋地黄毒甙引起的中毒,可迅速消除毒性反应[7]。关于强心甙的作用机制,目前认为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是强心甙的受体。治疗量强心甙对该酶有轻度的抑制,从而带来钠泵的抑制,使细胞内Na+略有增加,后者兴奋Na+—Ca2+交换系统,促进Ca2+内流。而加强心肌收缩力。其毒性作用主要在于抑制Na+,K+-ATP酶,而减少心肌细胞内K+,当K+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自律性增高,引起异位节律。关于Na+,K+—ATP酶作为洋地黄药物作用的受体,有些学者还有不同的看法[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