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红柄柳Salix wangiana Hao ex Fang et Skvortsov var. tibetica C.Wang et.C.F.Fang

红柄柳Salix wangiana Hao ex Fang et Skvortsov var. tibetica C.Wang et.C.F.Fang

科名:杨柳科 Salicaceae

属名:柳属 Salix

《中国植物志》第20(2)卷180页
  73b.红柄柳(植物分类学报)图版50:5-6
  var. tibetica C. Wang et C. F. Fang, 植物分类学报, 17 (4): 103. 图3: 4-5. 1979; 西藏植物名录, 49. 1980.
  与原变种的区别:主要是具有腹腺和背腺;叶柄长,发红色。本变种的叶形变化较大,先端急尖至圆钝,边缘有细腺锯齿,稀全缘。本变种叶形也与吉拉柳S. gilashanica C. Wang et P. Y. Fu极相似,主要不同是子房、苞片全都无毛。本变种又与迟花柳S. opsimantha Schneid.相近,但植株和苞片等自幼无毛,子房柄明显,可区别。雄株未见。果期8月。
  产我国西藏东部。多生于3100-4650米山坡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察隅。
形态特征:灌木。小枝揭棕色,无毛。芽扁卵形,棕褐色,无毛。叶倒卵状椭圆形、宽椭圆形、椭圆形,长4-7cm,宽2-3.5cm,先端锐尖或具突尖,表面绿色,背面稍发白色,两面无毛,中脉基部红色,全线或上部有细齿; 叶柄长8-10mm,红色。果序长约4cm,粗1.2cm,有花序梗,着生1-3叶,蒴果狭卵形,无毛,有短柄,花柱极明显,2浅裂,柱头长,2裂,苞片长圆形,两面无毛,有背腺和腹腺(图99)。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西藏。
生态特征:红柄柳在西藏分布于察隅、林芝、加查、朗县、错那等地区海拔3100一4600m的山坡灌丛中。分布地区为温凉湿润亚高山疏林灌丛草甸,年降水量大于550mm,≥0℃积温1500-300℃,年平均气温0-5℃,无霜期30-100天。土壤为高山灌丛草甸上。在以山生柳(Salix orifrePha)、奇花柳(S.atoPantha)、硬叶柳(S.scleoPhylla)和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为建群种的群落中,红柄柳做为主要伴生种出现,与其共生的还有毛、叶绣线菊(S.mollifolia)和小柴(Berberis sPP.). 还有禾本科的羊茅、早熟禾、莎草科的嵩草、苔草,豆科植物少见。
饲用价值:红柄柳的叶和嫩枝粗蛋白质含量高(13%左右).粗纤维含量低 (12%左右),山羊喜食,秋季举喜食,牦牛次之,马少量采食。在高寒地区,缺少优良牧草的情况下,红柄柳是冬春优良放牧饲用植物之一。其化学成分见表9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