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

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

别名:黄水芋;兜蓬莱;扒山虎;兜蓬菜;血灌肠;金腰带;兜蓬茶;斗蓬草;小号筒;观音莲;金血草;黄药;金手圈;鸡爪连;黄水草;见血参;马蹄草;鸡爪莲;人血草;斗蓬茶;见肿消;捆仙绳;广扁线;水黄连;一口血;血灌大肠;片莲;人血七;散血草;水黄莲;水血草;砊子;雪花罂粟;小绿号筒;一滴血;

科名:罂粟科 Papaveraceae

属名:血水草属 Eomecon

《中国植物志》第32卷076页
  1. 血水草(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 水黄莲、片莲、鸡爪莲、扒山虎(江西),广扁线、捆仙绳(四川),黄水草、见血参(湖北),兜蓬莱、雪花罂粟、斗蓬草、马蹄草(广西植物志),金手圈(浙江) 图版13: 1-5
  Eomecon chionantha Hance in Morot Journ. Bot. 22: 346. 1884; in ibid. 23: 254. 1885; Hook. f. in Curtis. Bot. Mag. 112: t. 6871. 1886; Fedde in Engl. Pflanzenr. 4: 206, fig. 25. E-H. 1909; Hand.-Mazz. Symb. Sin. 7: 334. 1931; Fedde in Engl. et Prantl Nat. Pflanzenfam. ed. 2/17b: 86, fig. 42. E-H. 1936;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2; 1, 图1731. 1972; 秦岭植物志 1(2): 357,图304. 1974; 云南植物志 2: 19, 图版6: 1-2. 1979; 湖北植物志 2: 2, 图679. 1979; 福建植物志 2: 152, 图127. 1985; 安徽植物志2: 427, 图754. 1986; 河南植物志 2: 3, 图714. 1988; 贵州植物志 4: 177, 图版66. 1989; 广西植物志 1: 405, 图版167: 4-5. 1991; 浙江植物志 3: 2, 图3-1. 1993.
  多年生无毛草本,具红黄色液汁。根橙黄色,根茎匍匐。叶全部基生,叶片心形或心状肾形,稀心状箭形,长5-26厘米,宽5-20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耳垂,边缘呈波状,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掌状脉5-7条,网脉细,明显;叶柄条形或狭条形,长10-30厘米,带蓝灰色,基部略扩大成狭鞘。花葶灰绿色略带紫红色,高20-40厘米,有3-5花,排列成聚伞状伞房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2-10毫米,先端渐尖,边缘薄膜质;花梗直立,长0.5-5厘米。花芽卵珠形,长约1厘米,先端渐尖;萼片长0.5-1厘米,无毛;花瓣倒卵形,长1-2.5厘米,宽0.7-1.8厘米,白色;花丝长5-7毫米,花药黄色, 长约3毫米;子房卵形或狭卵形,长0.5-1厘米,无毛,花柱长3-5毫米,柱头2裂,下延于花柱上。蒴果狭椭圆形,长约2厘米,宽约0.5厘米,花柱延长达1厘米(果未成熟)。花期3-6月,果期6-10月。
  产安徽、浙江西南部、江西、福建北部和西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西南部、四川东部和东南部、贵州、云南(东北及东南部),生于海拔1400-1800米的林下、灌丛下或溪边、路旁。模式标本采自广西。
  全草入药,有毒。治劳伤咳嗽、跌打损伤、毒蛇咬伤、便血、痢疾等症。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及茎均为黄色,味苦,有黄色汁液。茎紫绿色,有光泽,含红黄色液汁。叶全为基生叶,叶柄长10-30厘米;叶片卵状心形,长3-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为深心形,边缘有波状齿,上面青绿色,下面灰绿色,有白粉,叶脉呈掌状5-7条,明显。花较大,稀疏排列成顶生伞房状聚伞花序;花萼2,在下部合生,船形,淡绿色,开花时破裂脱落;花瓣4,白色,倒卵形;雄蕊多数,花药长圆形,花丝丝状;子房卵形,花柱顶端2浅裂。蒴果长圆形。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    布:恩施、宜昌、神农架
生    境:海拔2000米林下、沟边、林边阴湿处
繁殖方式:种子
习    性:荫生
药用部位:根茎
药用功能:痨伤、跌打损伤
药用主治:眼结膜炎、尿路感染、产后小腹痛、全身瘙痒、骨折、毒蛇咬伤、脓疱疮、热疖、小儿湿疹、癣疮

《Flora of China》 Vol. 7 (2008)
Eomecon chionantha  
血水草  


【拼音名】 Xuè Shuí Cǎo
【别名】 黄水芋、金腰带、一口血、小号筒、小绿号筒、水黄连、鸡爪莲、斗篷草、马蹄草、小羊儿、血水芋、一滴血、一点血、土黄连。
【来源】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血水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omecon chionantha Hance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集全草,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血水草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植株具红橙色汁液。根和根茎匍匐,黄色。茎紫绿色,有光泽。叶基生;叶柄细长,长10-30cm,基部具窄鞘;叶片卵圆状心形或圆心形,长5-26cm,宽5-20cm,先端急尖,基部耳垂状,长2-9cm,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有白粉,掌状脉5-7条,细脉网状,明显,边缘呈波状。花季灰绿色而略带紫红色,高20-40cm,有花3-5朵,排列成伞房状聚伞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0.2-lcm,先端渐尖;花萼2,盔状,长0.5-1.5cm,无毛,先端渐尖,基部合生,早落;花瓣4,白色,倒卵形,长1-2.5cm,宽0.7-1.8cm;雄蕊多数,花丝长0.5-0.7cm,花药长圆形,长约0.3cm,黄色;子房卵形或窄卵形,长0.5-1cm,无毛,花柱长0.3-0.5cm,柱头2裂。蒴果长椭圆形,长约2cm,直径约0.5cm,先端稍细小。花期3-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200m的山谷、溪边、林下阴湿肥沃地,常成片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归经】 肝;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主目赤肿痛;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疔疮肿毒;毒蛇咬伤;癣疮;湿疹;跌打损伤;腰痛;咳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30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或晒于研未调敷;或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