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滇蜀玉凤花Habenaria balfouriana Schltr.

滇蜀玉凤花Habenaria balfouriana Schltr.

别名:

科名:兰科 Orchidaceae

属名:玉凤花属 Habenaria

《中国植物志》第17卷438页
  12.滇蜀玉凤花(横断山区维管植物)图版71:3-4
  Habenaria balfouriana Schltr. in Fedde Repert. Sp. Nov. 20: 381. 1924; S. Y. Hu in Quart. J. Taiwan Mus. 27(1-2): 160. 1974;横断山区维管植物2: 2546. 1994. ——Habenaria aitchisoni acut. non Rchb. f.: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 434, 图8098. 1976, pro parte.
  植株高15-20厘米。块茎肉质,长圆形,长1-1.5厘米,直径0.7-1厘米。茎直立,圆柱形,直径2-2.5毫米,被密的乳突状毛,基部具2枚近对生的叶,在叶之上有时具1枚鞘状苞片。叶片平展,稍肉质,卵形或宽椭圆形,长3-4厘米,宽3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钝,上面绿色,5条脉有时稍带黄白色。总状花序直立,具3-7朵较疏生的花,长达7厘米,花序轴被乳突状毛;花苞片直立伸展,披针形,先端长渐尖,下部的与子房近等长或稍较子房长;子房纺锤形,扭转,被细乳突状毛,连花梗长11-12毫米;花稍大,黄绿色;中萼片卵形,直立,凹陷呈舟状,长5-6毫米,宽3.5-4毫米,先端钝,具3脉,边缘具睫毛状细齿;侧萼片反折,斜卵状长圆形,长6-7毫米,宽3.5-4毫米,先端近急尖,具3脉;花瓣直立,2裂,上裂片斜卵状披针形,长5-6毫米,宽2-2.2毫米,先端稍钝,具1脉,基部前侧边缘具1枚齿状、小的下裂片,与中萼片靠合呈兜状;唇瓣较萼片长,在基部之上3深裂,中裂片线形,反折,直的,长1厘米,先端钝;侧裂片近钻状,镰状向上弯曲,角状,长1-1.2厘米,先端稍钩曲;距圆筒状棒形,下垂,下部稍膨大且向前弯,长1.3厘米,较子房长,末端稍钝;蕊柱短,药隔较窄,顶部凹陷,药室伸长的沟槽短且向上弯;柱头的突起近长圆形,向前伸,长为药室伸长沟槽的2倍。花期7-8月。
  产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2200-3600米的山坡林下或灌丛草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
形态特征:植株高15--20厘米。块茎肉质,长圆形,长1—1.5厘米,直径0.7--1厘米。茎直立,圆柱形,直径2--2.5毫米,被密的乳突状毛,基部具2枚近对生的叶,在叶之上有时具1枚鞘状苞片。叶片平展,稍肉质,卵形或宽椭圆形,长3--4厘米,宽3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钝,上面绿色,5条脉有时稍带黄白色。总状花序直立,具3--7朵较疏生的花,长达7厘米,花序轴被乳突状毛;花苞片直立伸展,披针形,先端长渐尖,下部的与子房近等长或稍较子房长;子房纺锤形,扭转,被细乳突状毛,连花梗长11—12毫米;花稍大,黄绿色;中萼片卵形,直立,凹陷呈舟状,长5--6毫米,宽3.5--4毫米,先端钝,具3脉,边缘具睫毛状细齿;侧萼片反折,斜卵状长圆形,长6--7毫米,宽3.5--4毫米,先端近急尖,具3脉;花瓣直立,2裂,上裂片斜卵状披针形,长5--6毫米,宽2--2.2毫米,先端稍钝,具1脉,基部前侧边缘具1枚齿状、小的下裂片,与中萼片靠合呈兜状;唇瓣较萼片长,在基部之上3深裂,中裂片线形,反折,直的,长1厘米,先端钝;侧裂片近钻状,镰状向上弯曲,角状,长1—1.2厘米,先端稍钩曲;距圆筒状棒形,下垂,下部稍膨大且向前弯,长1.3厘米,较子房长,末端稍钝;蕊柱短,药隔较窄,顶部凹陷,药室伸长的沟槽短且向上弯;柱头的突起近长圆形,向前伸,长为药室伸长沟槽的2倍。 花期7—8月。
产地分布:产于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2200--3600米的山坡林下或灌丛草地。 模式标本采自云南(丽江)。
参考文献:Habenaria balfouriana Schltr.In Fedde Repeat.Sp.Nov.20:381.1924;S.Y.Hu in Quart.J.Taiwan Mus.27(1—2):160.1974;横断山区维管植物2:2546. 1994.----Habenaria aitchisoni acut. Non Rchb.F.:中国高等植物图鉴5:434,图8098; 1976,pro parte.
本属概述:此属有咖种左右,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现知有55种,不及本属总种数的1/10,因此,我 们暂不考虑予以分组,待今后有机会查看世界各地产此屑的标本,在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后,再作其分组为妥。地生草本。块茎肉质,椭圆形或长圆形,不裂,颈部生几条细长的根。茎直立,基部常具2--4枚筒状鞘,鞘以上具1至多枚叶,向上有时还有数枚苞片状小叶。叶散生或集生于茎的中部;下部或基部,稍肥厚,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花序总状,顶生,具少数或多数花;花雹片直立,伸展;子房扭转,无毛或被毛;花小、中等大或大,倒置(唇瓣位于下方);萼片离生;中萼片常与花瓣靠合呈兜状,侧萼片伸展或反折;花瓣不裂或分裂;唇瓣一般3裂,基部通常有长或短的距,有时为囊状或无距;蕊柱短,两侧通常有耳(退化雄蕊);花药直立,2室,药隔宽或窄,药室叉开,基部延长成短或长的沟;花粉团2个,为具小团块的粒粉质,通常具长的花粉团柄,柄的末端具粘盘;粘盘裸露,较小;柱头2个,分离,凸出或延长,成为“柱头枝”,位于蕊柱前方基部;蕊喙有臂,通常厚而大,臂伸长的沟与药室伸长的沟相互靠合呈管围抱着花粉团柄。 本属后选模式种:Habenaria macroceratitis Willd. 约600种,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至温带地区。我国现知有55种,除新疆外, 南北各省均产,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其以南,以西南部,特别是横断山脉地区为 多。
亚族概述:Subtrib.Orchidinae地生或罕有腐生草本,地下有种种形状或块茎或根状茎。茎直立,稍粗壮或纤细。叶基生或茎生,草质或稍肉质,有时有紫色斑点,无关节。花序顶生,具数花至多花,罕有减退为单花;花扭转;唇瓣基部常有距;蕊柱粗短;花药直立或近直立,基部牢固地与蕊柱完全合生;花粉团2个或4个,粒粉质,由许多可分的小团块组成,具花粉团柄,后者从花药基部伸出粘附于粘盘上;蕊喙位于叉开的两药室之间;柱头1个、凹陷或2个、凸出。本亚族模式属:OrchisL.约57属,全球均有分布,以热带至北温带为多。我国有19属
本族概述:地生或罕有腐生草本,地下有种种形状的块茎或根状茎。茎直立,稍粗壮或纤细。叶1至多枚,基生或散生于茎上,席卷式,草质,基部无关节。花序顶生,不分枝;少有减退为单花;花扭转;唇瓣基部常有距;花药以宽阔的基部或背部与蕊柱完全合生或融合;两药室基部稍叉开或分开;花粉团2个或4个,粒粉质,由许多可分的小团块组成,具花粉团柄,后者从花药基部伸出粘附于粘盘;粘盘1或2,种种形状;蕊喙位于两药室之间;柱头1或2个,凹陷或凸出。本族模式属:OrehisL.约70属,全球均有分布,以热带至北温带为多。我国有3个亚族共21属。
亚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叶茎生或基生,折扇状、对折或具网状脉,草质至革质。花序(或花葶)顶生或侧生;花通常两侧对称,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转,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2--8个,粒粉质或蜡质,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团柄并连接于粘盘,也有直接连接于粘盘或通过粘盘柄连接于粘盘的,较少既无花粉团柄又无粘盘柄与粘盘的;柱头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种子通常两端有延长的翅,较少无翅并有厚的外种皮。本亚科模式属:OrchisL.共约690余属,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有4个族,42个亚族共167属。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科的模式属:OrchisL.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Dressler系统(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提供的“亚科与族的检索表”和“兰亚科分亚族检索表”均系根据国产种类编写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与亚族的全面特征,在使用时务请加以注意。
亚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叶茎生或基生,折扇状、对折或具网状脉,草质至革质。花序(或花葶)顶生或侧生;花通常两侧对称,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转,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2--8个,粒粉质或蜡质,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团柄并连接于粘盘,也有直接连接于粘盘或通过粘盘柄连接于粘盘的,较少既无花粉团柄又无粘盘柄与粘盘的;柱头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种子通常两端有延长的翅,较少无翅并有厚的外种皮。本亚科模式属:OrchisL.共约690余属,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有4个族,42个亚族共167属。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科的模式属:OrchisL.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Dressler系统(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提供的“亚科与族的检索表”和“兰亚科分亚族检索表”均系根据国产种类编写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与亚族的全面特征,在使用时务请加以注意。

《Flora of China》 Vol. 25 (2009)
Habenaria balfouriana  
滇蜀玉凤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