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多花地宝兰Geodorum recurvum (Roxb.) Alston

多花地宝兰Geodorum recurvum (Roxb.) Alston

别名:地宝兰;

科名:兰科 Orchidaceae

属名:地宝兰属 Geodorum

《中国植物志》第18卷188页
  2.多花地宝兰(新拟)
  Geodorum recurvum (Roxb.) Alston in Trimen, Fl. Ceyl. 6: 276. 1937; Seidenf. in Opera Bot. 72: 61. fig. 34. 1983; Averyanov, Iden. Guide Vietnam. Orch. 308. 1994; Z. H. Tsi et S. C. Chen in Acta Phytotax. Sin. 33 (3): 293. 1995; Z. H. Tsi et al., l. c. 33 (6): 586. 1995. ——Limodorum recurvum Roxb., Corom. Pl. 1: 33. t. 39. 1795. ——Geodorum dilatatum R. Br. in Aiton. Hort. Kew (et. 2) 5: 207. 1813; Rolfe in J. Linn. Soc. Bot. 36: 32. 1903.
  假鳞茎块茎状,多个相连,位于地下,直径1.5-2.5厘米,有节,略被残存的叶鞘纤维。叶2-3枚,在花期已长成,椭圆状长圆形至椭圆形,长13-21(-31)厘米,宽5-7(-11)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收狭成柄;叶柄套叠成长8-18厘米的假茎,有关节,外被数枚鞘。花葶从植株基部鞘中发出,长15-18厘米,明显短于叶,中下部具2-3枚圆筒状的膜质鞘;总状花序俯垂,长3-4厘米,通常具10余朵稍密集的花;花苞片线状披针形,膜质,长6-12毫米;花梗和子房长5-6毫米;花白色,仅唇瓣中央黄色和两侧有紫条纹;萼片狭长圆形,长1-1.2厘米,宽2-2.5毫米,先端渐尖;侧萼片常比中萼片宽;花瓣倒卵状长圆形,略短于萼片,宽约3.5毫米,先端钝或急尖;唇瓣宽长圆状卵形,长约8毫米,明显短于萼片,宽约5毫米,先端钝或略有裂缺,上部边缘多少皱波状;唇盘上有2-3条肉质的、近鸡冠状的纵脊,从中部延伸至上部;唇瓣基部凹陷,近无囊或有很短的囊;蕊柱长3-3.5毫米,宽约1.5毫米,有短的蕊柱足。花期4-6月。
  产广东南部、海南和云南南部至东南部(勐腊、石屏)。生于林下、灌丛中或林缘,海拔500-900米。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形态特征:假鳞茎块茎状,多个相连,位于地下,直径1.5--2.5厘米,有节,略被残存的叶 鞘纤维。叶2--3枚,在花期已长成,椭圆状长圆形至椭圆形,长13--21(--31)厘 米,宽5--7(--11),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收狭成柄;叶柄套叠成长8--18 厘米的假茎,有关节,外被数枚鞘。花葶从植株基部鞘中发出,长15--18厘米,明显 短于叶,中下部具2--3枚圆筒状的膜质鞘;总状花序俯垂,长3--4厘米,通常具10 余朵稍密集的花;花苞片线状披针形,膜质,长6—12毫米;花梗和子房长5--6毫米; 花白色,仅唇瓣中央黄色和两侧有紫条纹;萼片狭长圆形,长1—1.2厘米,宽2--2.5 毫米,先端渐尖;侧萼片常比中萼片宽;花瓣倒卵状长圆形,略短于萼片,宽约3.5毫 米,先端钝或急尖;.唇瓣宽长圆状卵形,长约8毫米,明显短于萼片,宽约5毫米,先 端钝或略有裂缺,上部边缘多少皱波状;唇盘上有2--3条肉质的、近鸡冠状的纵脊,从中部延伸至上部;唇瓣基部凹陷,近无囊或有很短的囊;蕊柱长3—3.5毫米,宽约 1.5毫米,有短的蕊柱足。 花期4--6月。
产地分布:产广东南部、海南和云南南部至东南部(勐腊、石屏)。生于林下、灌丛中或林缘, 海拔500--900米。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
参考文献:Gedorm recurvum (Roxb.)Alston in Trimen,F1.Ceyl.6:276.1937;Seidenf. inOpera Bot.72:61.Fig.34.1983;Averyanov,Iden,Guide Vietnam.Orch.308. 1994;Z.H.Tsi et S.C.Chen in Acta Phytotax.Sin.33(3):293.1995;Z.H. Tsietal,1.C.33(6):586.1995.---Limodorum recurvum Roxb,Corom.Pl. 1:33.T.39.1795.---Geodorum dilatatum R.Br.in Aiton.Hort.Kew(et.2) 5:207.1813;Rolfe in J.Linn.Soc.Bot.36:32.1903.
本属概述:G.Jacks.In Andr.Bot.Repos.10:t.626.1810;Seidenf.In Opera Bot.72:47.1983 ----Otandra Salisb.In Trans.Hort.Soc. London 1:298.1812.--Cistella Bl.Bijdr.293. t.55. 1825.----Ortmannia opiz in Flora 17:592.1834. 地生草本。茎膨大成球茎状或块状假鳞茎,位于地下或接近地面,常有少数节。叶 数枚,基生,有长柄;叶柄常互相套叠成假茎,具关节。花葶生于假鳞茎侧面的节上, 顶端为缩短的总状花序;总状花序俯垂,头状或球形,通常具较密集的花;花中等大或 较小;萼片与花瓣相似或花瓣较短而宽,离生,常多少靠合;唇瓣通常不分裂或不明显 的3裂,基部着生于短的蕊柱足上,与蕊柱足共同形成种种形状的囊,无明显的长距; 蕊柱短或中等长;具短的蕊柱足;花药顶生,向前俯倾,1室或不完全2室;药帽平 滑;花粉团2个,通常有裂隙,蜡质,具宽阔的粘盘柄和较大的粘盘。本属模式种:Ceodndrum citrinum G.Jacks. 全属约1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我国有5种。
亚族概述:Benth.In J.Linn.Soc.Bot.18:287.1881."Eulophieae" 地生或罕有腐生草本,地下或接近地面具球茎状或块状假鳞茎,有少数粗厚的根。 叶基生,与花同时或花后出现,种种形状,通常有长柄,叶柄常互相包卷或套叠而形成 假茎,一般有关节。花葶侧生,直立或俯垂,通常不分枝,疏生或密生数花至多花;花 小至大,扭转;萼片与花瓣相似,离生;唇瓣可有囊或距;蕊柱长或短,具或不具蕊柱 足;花药顶生,具药帽;花粉团2个,有裂隙,蜡质,具粘盘柄和粘盘。 本亚族模式属:Eulophia R.Br.ex Lindl. 共含5属,全球热带地区均有分布,但以亚洲与非洲为多。我国有2属。
本族概述:Humb,Bonpl.EtKunth,Nov.Gen.Sp.Pl.1:269.1815.附生或较少地生或腐生草本,偶见攀援藤本;附生种类常有假鳞茎或肉质茎。叶基生或茎生,常为革质、纸质或肉质,罕有草质,少数无叶(腐生种类)。花变化较大;萼片合生或离生;唇瓣有距或无距;花药以狭窄基部或花丝连接于蕊柱,常俯倾,两药室一般密接并藏于药帽之内,花后常枯萎或脱落;花粉团一般4—8个,较少2个,蜡质或有时粒粉质,具或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偶见粘盘柄;蕊喙一般位于柱头上方。本族模式属:EpidendrumL.共约340属,全球均有分布,主要见于热带。我国有29个亚族含72属。
亚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叶茎生或基生,折扇状、对折或具网状脉,草质至革质。花序(或花葶)顶生或侧生;花通常两侧对称,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转,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2--8个,粒粉质或蜡质,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团柄并连接于粘盘,也有直接连接于粘盘或通过粘盘柄连接于粘盘的,较少既无花粉团柄又无粘盘柄与粘盘的;柱头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种子通常两端有延长的翅,较少无翅并有厚的外种皮。本亚科模式属:OrchisL.共约690余属,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有4个族,42个亚族共167属。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科的模式属:OrchisL.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Dressler系统(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提供的“亚科与族的检索表”和“兰亚科分亚族检索表”均系根据国产种类编写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与亚族的全面特征,在使用时务请加以注意。
亚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腐生草本,具根状茎、块茎或假鳞茎。叶茎生或基生,折扇状、对折或具网状脉,草质至革质。花序(或花葶)顶生或侧生;花通常两侧对称,有特化的唇瓣,少有例外,一般扭转,具1室子房;蕊柱通常具1枚能育雄蕊;花粉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2--8个,粒粉质或蜡质,其一端常伸出花粉团柄并连接于粘盘,也有直接连接于粘盘或通过粘盘柄连接于粘盘的,较少既无花粉团柄又无粘盘柄与粘盘的;柱头1或2,凹陷或凸出;蕊喙通常存在,大或小。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种子通常两端有延长的翅,较少无翅并有厚的外种皮。本亚科模式属:OrchisL.共约690余属,全球均有分布。我国有4个族,42个亚族共167属。
本科概述: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科的模式属:OrchisL.全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在目前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以R.Dressier(1981,1993)系统较为全面,但该系统对鸟巢兰族(ridb.Neottieae)的处理是有欠缺的。幸而C.Seidenfaden等人在“TheOrehidsofIndochina”(OperaBot.114:5--502.1992)和“TheOrehidsofPeninsularMalaysiaandSingapore”(1992)中有较合理的处理。本书基本上采用了后者的框架,但将等级作了调整,而对亚族的组成则更多地参考Dressler系统(PhylogenyandClassifica-tionoftheOn:hidFamily,1993)。本书将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因此,本书避繁就简,在兰亚科之下只承认4个族,族之下则包含较多的亚族。这样不仅简化了层次,而且更为客观和实用。当然,这也只是权宜之计,有些问题仍然未能解决,如鸟巢兰族与树兰族的特征交叉过多,有些亚族较为庞杂等。这里就不作详细讨论了。这里要说明的是,本书所提供的“亚科与族的检索表”和“兰亚科分亚族检索表”均系根据国产种类编写而成的,未必完全符合族与亚族的全面特征,在使用时务请加以注意。

《Flora of China》 Vol. 25 (2009)
Geodorum recurvum  
多花地宝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