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木岩黄耆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 var. lignosum (Trautv.)Kitagawa.

木岩黄耆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 var. lignosum (Trautv.)Kitagawa.

别名:木岩黄芪;花拉秸;矛日音-他日波勒吉;木岩黄蓍;羊柴;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属名:岩黄耆属 Hedysarum

种中文名:木岩黄耆
种拉丁名: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 var. lignosum (Trautv.)Kitagawa.
种别名  :花拉秸、矛日音—他日波勒吉 (蒙古族名)
科中文名:豆科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属中文名:岩黄耆属
属拉丁名:Hedysarum
形态特征:半灌木。高0.5一lm。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一8对,矩圆形或条状矩圆形。总状花序与叶近等长,具4—10花,萼筒钟状筒形或钟形,蝶形花冠紫红色,旗瓣宽倒卵形,长15—16mm,先端微凹,爪不明显,翼瓣长4—5mm,爪与瓣片近等长,耳长约为爪长之半,龙骨瓣稍短于旗瓣,子房无毛。荚果具2—3节,无毛(图55—1)。
地理分布:分布于我国内蒙古东部小腾格里沙地、乌珠穆沁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以及辽宁西部的沙地。
生态特征:木岩黄芪于5月初开始返青,8—9月开花,8月中,下旬为盛花期,9—10月结实,10月上旬果实成熟后,叶片脱落。本变种为株丛不高的半灌木,多分枝,枝条较脆弱,着叶较丰富。主根粗壮,圆柱形,深入土中可达5m以上。侧根少而短,多分布在湿沙层内。木岩黄芪的自然更新能力很强,主要依赖于营养繁殖。其根茎部生有大量的萌蘖芽,这些萌蘖芽一部分向上生长发育成地上枝条,另一部分萌蘖芽斜向下于土层10—40cm处水平辐射延伸,形成地下茎,其上自节处产生不定芽,不定芽再向地面生长发育成新的子株。地下茎长达20m以上,串联有12—30多棵地上植株(图55— 2)。水分靠深入到地下湿沙层中的母株根系及部分不定根吸收供给。木岩黄芪耐风蚀,耐贫瘠,抗寒性强。在冬季经历零下40—50℃的低温后,翌年亦能安全越冬返青,地面芽和地下芽正常萌发形成枝条。木岩黄芪抗早性较弱.遇干旱年份,植株分枝减少,且生长缓慢,叶片变小。从其分布地区看,均在半湿润区,表明木岩黄芪较喜湿润和温凉的气候。它是一种沙生,中旱生灌木,生于草甸草原和干草原的沙地、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上,是沙地植被的优势种或伴生种,常可以形成木岩黄芪群落片断,也有时以个别株丛散生于丘间低处。从木岩黄芪占优势的群落中,常见的植物有褐沙蒿(Artemisiaintramongolica)、叉分蓼(Polygonumdivaricatum)、扁豆(Melissitusruthenicus)、兴安虫实(Corispermumchinganicum)、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展枝唐松草 (Thalictrumsquarrosum)等。木岩黄芪群落片断有时具有相当高的盖度,可 达70%,它的分盖度可达50%(乌珠穆沁沙地)。
饲用价值:木岩黄芪为一种良好的饲用植物。是沙地灌木中适口性和采食率最高的饲用植物之一。青鲜时,绵羊、山羊喜食其嫩枝叶、花和果,马也采食,骆驼四季均采食。秋季牧民常采其荚果补饲羔羊。在乌珠穆沁沙地,木岩黄芪占优势的草地,干草产量达855—2415kg/ha,其中木岩黄芪可占100—1095kg/ha。从化学成分看,含有较多的粗蛋白质、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钙和磷的含量也较平衡(表55—1)。其所含能量也相当高(表55—2),在营养期的含量,超过了盛花期调制的紫花苜蓿干草含量,在花期、果期,其能量介于紫花苜蓿干草和小麦秸之间,且高于优良稿秆的谷草。木岩黄芪不仅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品质也较好。就9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较,它同紫花苜蓿干草相仿,较蛋白质含量相当丰富的小麦麸还高得多(表55—3)。木岩黄芪果实成热时叶片容易脱落,细枝条也易随风吹而被断折。因此,在以木岩黄芪为主的群落草地作为放牧用营养损失较大,应在荚果成熟前(盛花期一乳熟期)刈割调制成千草,或加工成草粉利用为好。由于木岩黄芪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所以,在科尔沁沙地经常出现放牧强度过大,利用过度的现象,使之分布面积日渐缩小。应围封改良,重点保护,以促进其自然更新或加强人工更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