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 Linn.

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 Linn.

别名:rosarypea;观音子;小红豆;通血香;树甘草;山甘草;美人豆;鸡母珠;猴子眼;红珠木;红漆豆;黑头小鸡;赤小豆;冰糖草;亚公眼;鸡眼子;鸡母子;土甘草豆;土甘草;广州相思子;郎君子豆;红黑豆;鹅眼子;鸡母真珠;相思藤;红豆;相思豆;郎君子;鸳鸯豆;想思子;

科名:豆科 Leguminosae

属名:相思子属 Abrus

《中国植物志》第40卷123页
  1.相思子(本草纲目)相思豆、红豆(广东),相思藤、猴子眼(广西),鸡母珠(台湾)图版33:1-3
  Abrus precatorius Linn. Syst. Nat. ed. 12, 2: 472. 1767; DC. Prodr. 2: 381. 1825; Roxb. Fl. Ind. 3: 258. 1832; Benth. Fl. Hongk. 92. 1861; Forb. et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3: 187. 1887. Gagnep. in Lecomte, Fl. Gen. Indo-Chine 2: 357. 1916; Hand.-Mazz. Symb. Sin. 7: 578. 1933;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639.图619. 1955; Breteler in Blumea 10: 617. 1960; 海南植物志2: 297.图444. 1965; Verdc. in Kew Bull. 24: 240. 1970; 台湾植物志3: 152.图505. 1977.
  藤本。茎细弱,多分枝,被锈疏白色糙伏毛。羽状复叶;小叶8-13对,膜质,对生,近长圆形,长1-2厘米,宽0.4-0.8厘米,先端截形,具小尖头,基部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稀疏白色糙伏毛;小叶柄短。总状花序腋生,长3-8厘米;花序轴粗短;花小,密集成头状;花萼钟状,萼齿4浅裂,被白色糙毛;花冠紫色,旗瓣柄三角形,翼瓣与龙骨瓣较窄狭;雄蕊9;子房被毛。荚果长圆形,果瓣革质,长2-3.5厘米,宽0.5-1.5厘米,成熟时开裂,有种子2-6粒;种子椭圆形,平滑具光泽,上部约三分之二为鲜红色,下部三分之一为黑色。花期3-6月,果期9-10月。
  产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生于山地疏林中。广布于热带地区。
  种子质坚,色泽华美,可做装饰品,但有剧毒,外用治皮肤病;根、藤入药,可清热解毒和利尿。
形态特征:缠绕藤本;枝细弱,有平伏短粗毛。双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10—22mm,宽4—6mm,预生小叶变为针刺状。总状花序腋生;花小,数朵簇生于序轴各短枝上;花冠淡紫色。荚果菱状长椭圆形,密生平伏短粗毛;种子4—6,椭圆形,上部三分之二朱红色,下部三分之一黑色,有光泽。花期3—5月,果期5—6月。
地理分布: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热带地区广布。
生   境:生于疏林或灌木丛中,也常栽培于村边。
毒   性:种子剧毒,叶和根次之。种子外壳较硬,误食无破损的种子不易中毒,而一粒果仁即可使人致死[A—8,23]。各种动物对相思子的毒性有不同的敏感性,如60g种子可使马致死,而同样剂量对牛、羊和猪却不会引起死亡[20,21]。小鼠腹腔注射种子的乙醇提取物(相当于种子20g/kg),2—5分钟后出现共济失调、翻正反射消失,大部分动物死亡[A-25]。实验表明,动物可以通过逐步增加食用量而获得免疫能力。相思子中毒属于植物毒蛋白中毒类型,主要症状有:在数小时至一日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肠绞痛、腹泻、便血、无尿、瞳孔散大、惊厥、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可导致脱水、酸中毒和休克,甚至出现黄疽、血尿等溶血现象,一般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尸检可见胃和肠内大面积溃疡及出血[22]。
化学成分:种子中主要有毒成分是相思子毒素(abrin)。其他成分有相思子凝血素、相思子酸(ubrussicacid)、甾体化合物相思子辛(abricin)(48—3)和相思于定(abridin)(48—4)等。种子、叶和根均含多种吲哚或哌啶类生物碱,如相思子碱(abrinc)(48—5)、相思子扔碱(precatorine)(48—6)、下箴刺桐碱(48—38)、胡芦巴碱(61—1)和胆碱(choline)等[23-25]。
化学成分:相思子碱是色氨酸衍生物,它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产生溃疡和起泡。相思子凝血素是一种分子量约为130000的蛋白质,在种子中的含量约为0.22%。它由四条多肽链通过两对二硫键(-s—s-)连接为一体,其构造图声如下相思子凝血素对动物有一定的毒性,其主要作用是凝集人的血红细胞,其有效作用浓度是0.03μg/ml,它还能刺激人血红细胞中胸腺嘧啶核苷的生物合成,具有致有丝分裂的活性[3,4]。相思子毒素是一种高毒性的蛋白质细胞毒素,在种子中的含量约0.19%。早在1884年Warden和Waddel就已指出相思子中毒是一种毒蛋白引起的,1887年Martin则用实验证实了有毒蛋白的存在,1966年Khan等人首次从种子中获得了相思子毒素结晶。相思子毒素的分子量约60000—65000,有A、B两条多肽链通过二硫键联结,其中A链约17种264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0000,B链约17种28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5000,其构造图式如下:相思子毒素有极强的毒性,对各种哺乳动物均有毒,但不同动物敏感性不同,其中以马最敏感。同时,其对动物的毒性与中毒途径和环境因素等均有很大关系,如动物的死亡与外温有关,外温越高则越易死亡。其毒性如表48—1。相思子毒素中毒的潜伏期在几小时以上,一般10小时以后才发生死亡。大剂量的毒素可使动物肠胃道、肠系膜和网膜充血,并产生弥漫性肾炎,动物死前体温下降和特征性战栗。小剂量毒素使动物的肝、肾出现广泛性坏死,胞核破裂,心肌肌原纤维退化,迥肠充血。在注射部位出现硬结和坏死。放射性标记的相思子毒素在肝和脾中的半衰期为17小时。细胞培养实验表明它能抑制DNA和RNA的合成,这种抑制作用与其毒性效应有直接的关系。相思子毒素分子中A、B链在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各有不同的功能,A链称为“效应端”,它有酶的功能,能直接作用于60—S核糖体亚单位上并钝化核糖体,从而抑制肽链的延长,它是分子中的直接攻击部位。B链称为“接触端”,也有酶样的性质,作为载体能和细胞表面可逆地结合,而固定A链的攻击部位。该毒素分子产生细胞毒作用的全过程是:毒素分子先以“接触端”与细胞膜结合,然后“效应端”游离并渗透胞膜进入胞核,作用于60—S核糖体亚单位上,以一个A链每分钟纯化1500个核糖体的速度抑制肽链的延长,从而产生有毒效应[26-30]。相思子毒素对—般的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有更高的毒性,因此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如对艾氏腹水癌、吉田肉瘤及肝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物[3]。
毒   理:种子中主要有毒成分是相思子毒素(abrin)。其他成分有相思子凝血素、相思子酸(ubrussicacid)、甾体化合物相思子辛(abricin)(48—3)和相思于定(abridin)(48—4)等。种子、叶和根均含多种吲哚或哌啶类生物碱,如相思子碱(abrinc)(48—5)、相思子扔碱(precatorine)(48—6)、下箴刺桐碱(48—38)、胡芦巴碱(61—1)和胆碱(choline)等[23-25]。
属中文名:相思子属
属拉丁名:Abrus
科中文名:豆科
科拉丁名:Leguminosae
本科概述:豆科是被子植物的三大科之一,它包括三个亚科,即含羞草亚科(Mimosoideae)、云实亚科(Caesalpinoide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共约650属18000种,广布于全世界。我国约150属1200种以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该科很多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有重要食用和饲料作物及牧草,如大豆、花生、紫云英、蚕豆、苜蓿等;还有不少植物是著名的药用植物,如甘草、黄芪、槐米、鸡血藤等。其他在农药、染料、木材等方面的用途不胜枚举,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有毒植物的领域中,豆科有毒植物的数量居于前列,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成分复杂,并具有多种不同的毒性作用。据粗略统计,全世界豆科有毒植物约100属290种[1]。月前我国发现的豆科有毒植物约50多属120种以上,其中蝶形花亚科有37属70多种,占半数以上。实际上,豆科中不少植物的毒性久已为人所知,《本草纲目》中记载相思子、云实、黧豆、肥皂荚等有毒,如相思子食之可令人呕吐,云实花多食令人狂走等。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食用经加工处理去毒后的某些毒性不大的植物部分,或利用其营养成分作为牲畜饲料,但往往可因食用前处理不当而致中毒。这类中毒事故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每年都有发生,如菜豆、海刀豆、狗爪豆和猪屎豆等种子造成人、畜食用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它们作为一类既可食用又具一定潜在危害的特定有毒植物是值得注意的。在华北、西北等牧区,豆科植物是一类普遍分布的植物或引种种植并有价值的放牧饲料。但应指出的是其中也有一些含有毒成分,在牲畜大量或长期食用时可能产生危害,出现各种急性或慢性中毒症状。例如疯马豆、小花棘豆、甘肃棘豆、黄香草木樨、杂种车轴草和救荒野豌豆等均有一定的危害,其程度除了牲畜自身对毒物的吸收、解毒和排泄等因素外,还与植物的地理分布、季节和其他饲料的补充等多种因素有关,往往发现不及时或处治不当则可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在豆科有毒植物中,还有一类对鱼类和昆虫有高毒性的植物,如毛鱼藤是早已熟知的毒鱼和杀虫植物,所含有毒成分只为本科所特有。此外,还有许多豆科有毒植物一般不为人、畜所食用,只偶而有误食中毒发生,但已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证实其含有新的重要有毒成分或其他有药用价值的活性成分,如相思于是目前已知最毒的植物之一,一粒种子即可使人迅速死亡,对其有毒成分及作用机制均正进行深入研究[3,4]。又如决明属(CassiaL.)、野百合属(CrotalariaL.)、金雀花属(CytisusL.)、刺桐属(ErythrinaL.)和羽扇豆属(LupinusL.)等属的部分种,因含有多种具生理活性的生物碱而表现出具有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多方面的毒性,对这类植物的有毒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豆科有毒植物中含有的有毒成分几乎涉及到植物化学成分中所有重要类别,还有些成分仅为本科所特有。这些成分是植物毒蛋白、神经毒氨基酸、生物碱、甙类、有毒黄酮、蒽醌类和其他有毒成分。一、植物毒蛋白:这类蛋白毒素主要存在于蝶形花亚科的一些植物种子中。重要的蛋白毒有相思子毒素(abrin)、相思子凝血素、刺槐素(robin)、菜豆毒素(phaseolotoxins)等。相思子毒素是植物界已知的最毒的细胞毒素之一,在人体组织中引起一系列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中毒症状,估计人口服MLD为7μg/kg,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00μg/kg[4,5]。二、神经毒氨基酸:它们较集中分布于蝶形花亚科的香豌豆属(LathyrusL.)和野豌豆属(ViciaL.)的某些植物中。这是一类具有神经系统毒性的变异氨基酸或其衍生物,它们是豆科植物中所特有的成分。已从上述两属中得到的神经毒氨基酸有了—谷酰基—夕—氨基丙腈、β—N—草酰基—L—α,β-二氨基丙酸(ODAP)(48—55)、r—谷酰基-β—氰基丙氨酸和β—氨基丙氨酸等。它们在结构上极相似于具神经传递作用的氨基酸,因此它们可.在神经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受体部位上千扰正常氨基酸的作用,产生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症状,如兴奋性增加、过度活动、震颤、全身僵直和瘫痪。ODAP是目前已知的氨基酸中最强的神经激动剂之一。还有一些氨基酸能损害骨骼肌结缔组织,出现类似于遗传:性胶原失调性疾病的症状。此外,紫云英属(AstragalusL.)的某些植物还含有毒的硒代氨基酸。这类植物富集土壤中的无机元素硒,使之超过正常生长需要的一千倍以上,以可溶性或非可溶性的无机或有机硒化物存于体内,如甲基—硒代半胱氨酸(CH3—Se—CH2CHNH2COOH)等。有机硒化物在动物体内能钝化琥珀酸脱氢酶和其他一些脱氢酶,其中栖茌体内与硫有竞争作用而代替硫的正常代谢,还可直接作用于细胞氧化的辅酶,抑制体内许多含硫氨基酸的巯基作用等[6]。动物因食人量多少而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不同的中毒症状,如脱毛、脱蹄、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不育、实质器官的退化和变性以及视力障碍,兴奋、步态蹒跚、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2,6]。三、生物碱:豆科植物中富含生物碱,并存在着多类特有的生物碱,它们在其毒理作用上也各不相同。根据其结构主要为下列四类:1.双稠吡咯啶类生物碱(Pyrrolizidinealkaloids):分布于野百合属植物札豆科含此类生物碱约100余种,此类生物碱是本科植物重要成分之一。双稠吡咯啶生物碱主要具特征性的肝脏毒性,如单猪屎豆碱(即农吉利甲素)(monocrotaline)(48—17)等,在动物体内经烷塞化反应形成一种吡咯代谢产物,从而直接抑制肝微粒体的形成,导致肝硬化和坏死,有的甚至能致肝癌,同时它们还可造成肺的损害[7,8]。此外,具有这一结构母核的其它类型的生物碱还具有多种其它的生理活性,有的具箭毒样作用产生肌肉松弛,有的具降压作用,有的则具有强烈的局部麻醉作用等。2.双稠哌啶烷类生物碱(quinolizidinealkaloids):这类生物碱在本科的金雀花属、羽扇豆属、槐属(SophoraL.)、和黄华属(ThermopsisR.Br.)等中均有存在。分布较广的有苦参碱(matrine)(48—72)、野决明碱(thermopsine)(48—78)、金雀花碱(cytisine)(48—57)、鹰爪豆碱(sparteine)(48—79)等。苦参碱及槐属的类似生物碱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呼吸抑制、运动失调和惊厥。金雀花属和羽扇豆属等中生物碱则属于一类神经节毒物,其作用相似于烟碱,但强度稍弱。3.刺桐生物碱(erythrinaalkaloids):它们是刺桐属所专有的具有特殊的四环叔胺生物碱。它们主要作用于运动神经系统,其中有的以对外周神经系统的作用为主,表现出显著的类似季铵生物碱的箭毒样活性,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非去极化类型的肌肉松弛剂,如二氢—β—刺桐碱(dihydro—β—erythroidine)(48—37)的神经节阻断作用剂量为0.5mg/kg,它对小鼠的LD50为4.5mg/kg;有的则以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主,产生抑制和痉挛,如阿朴—β—刺桐碱(apo-β—erythroidine)(48—36)等;还有一些碱则两种作用兼而有之,其作用强度相当[9,10]。4.二萜酯碱类生物碱:主要分布于云实亚科的格木属(ErythrophleumAfz.),我国种类不多。这类碱以咖萨因(cassaine)(48—49)为代表,它们在结构上与甾体类毛地黄毒甙相似,因而也具强心作用和其他毒性,是一粪主要作用于心脏的毒物。此外,它还有持久的局部麻醉作用[11]。其他还有一些特殊生物碱,如毒扁豆(PhysostigmavenenasumBalfour)所含吲哚类剧毒生物碱毒扁豆碱(eserine)是强胆碱酯酶抑制剂,为重要的神经性毒素。又如紫云英属植物所含吲哚里西定碱(indolizidinealkaloids)斯旺松宁(swainsonine)(48—1),在生源上与双稠吡咯啶及双稠哌啶烷类生物碱有密切关系,是一类特殊和强效的甘露糖酶抑制剂,能使牲畜产生甘露糖病(mannosldosis)和神经细胞的生理突变[12,13]。四、甙类:豆科的三个亚科中都含有皂甙,特别是三萜皂甙最为丰富,这些皂甙的分布、结构和毒理已有专门评论综述。皂荚属(GleditsiaL.)和肥皂荚属(GymnocladusLam.)中的三萜皂甙可强烈刺激粘膜,经消化道吸收后产生全身性中毒症状,此外它们还有毒鱼和杀虫活性。扁豆属(DolichosL.)的植物麻里所含有的大麻药皂甙,有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野豌豆属和菜豆属中的部分植物能生物合成不同的氰甙,如野豌豆甙(vidanin)(48—81)、菜豆亭(phaseolunafin)等。各种氰甙在体内酶或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产生出有害的氢氰酸,能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从而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瞒跚、衰竭、惊厥以致死亡。实际上,氰甙的产生与气候、雨量、季节、生长阶段等外界条件亦有很大关系。五、有毒的黄酮和异黄酮类:木犀黄素、栎精等常见黄酮广布于豆科植物叶、花中,也富含一些特有结构的黄酮和异黄酮化合物。有毒黄酮主要分布于蝶形花亚科的鱼藤属(DerrisLour.)、鸡血藤属(MilletdawightetArn.)、豆薯属(PachyrrhizusRichexDC.)和灰叶属(TephrosiaPers.)等植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毒素是鱼藤酮(rotenone)(48—49)、灰叶素(tephrosin)(48—31)和豆薯酮(pachyrrhizone)(48—59)等。它们是一类色满色满酮类化合物(chromanochromanones)[14]。这一类毒素主要以对冷血动物如鱼类的毒性而引入注目,对温血动物亦有一定的毒性。鱼藤酮是已大量生产的一种杀虫农药,它可以通过消化系统,甚至通过皮肤接触而吸收中毒,主要作用于鱼类等动物的呼吸中枢使之麻痹而死亡,五十万分之一的浓度仍可造成鱼类死亡,对温血动物也有相当大的毒性。鱼藤酮对人和狗的肠胃道有强烈刺激作用,产生剧烈的呕吐和下痢。异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车轴草属(TrifoliumL.)等植物中,如红车轴草素(pratenaein)等有雌激素样作用,可导致牲畜的流产和不育等[2]。六、蒽醌及其甙类:主要分布于含羞草亚科的决明属植物中,有大黄素(70—1)及蒽醌的多种衍生物,如1,8—二羟—2—甲基蒽醌、大黄酚—β-龙胆二糖甙等等。这一类化合物主要具有强烈的致泻作用,并伴发一系列其他中毒症状。

《Flora of China》 Vol. 10 (2010)
Abrus precatorius  Linnaeus Syst. Nat., ed. 12. 2: 472. 1767.
相思子   xiang si zi
Glycine abrus Linnaeus, Sp. Pl. 2: 753. 1753.
Lianas. Stem slender, much branched, sparsely white stri-gose. Leaves paripinnate; leaflets 8-13-paired, opposite; petio-lule short; blades suboblong, 1-2 × 0.4-0.8 cm, membranous, sparsely white strigose abaxially, glabrous adaxially, rounded at base, truncate and with mucro at apex. Racemes axillary, 3-8 cm. Flowers small, dense. Calyx campanulate, 4-toothed, white strigose. Corolla purple; standard with triangular claw; wings and keels narrower. Stamens 9. Ovary hairy. Legumes oblong, 2-3.5 × 0.5-1.5 cm, leathery, dehiscent, with 2-6 seeds. Seeds lustrous, black in lower part, red in upper part, subglo-bose. Fl. Mar-Jun, fr. Sep-Oct.
Hill forests. Guangdong, Guangxi, Taiwan, Yunnan [widespread in the tropics].
The hard and very colorful seeds are often used in necklaces. They are dangerously toxic if ingested when the seed coat is not intact (e.g., if drilled for a necklace).The hard and very colorful seeds are often used in necklaces. They are dangerously toxic if ingested when the seed coat is not intact (e.g., if drilled for a necklace).

《全国中草药汇编》:相思子


【拼音名】 Xiānɡ Sī Zǐ
【别名】 相思豆、红豆、黑头小鸡、鸡母珠[台湾]、土甘草[广西]
【来源】 豆科相思子属植物相思藤Abrus precatorius L.的种子根、藤、叶也入药。春秋采根;夏秋采藤、叶;秋季采果,晒干,取种子。
【性味】 根、藤、叶:甘,平。
种子:苦、平。有大毒。
【功能主治】 根、藤、叶:清热解毒,利尿。根、藤:用于咽喉肿痛,肝炎;叶:用于支气管炎,并作凉茶配料。
种子:涌吐,杀虫。外用治癣疥,痈疮,湿疹。
【用法用量】 根、藤、叶2~5钱;种子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粉调油涂患处。
【备注】 (1)种子含多种毒性蛋白,有强烈毒性,服0.5毫克可致中毒。遇有中毒情况可按解救毒蛋白中毒的常规处理。民间解救法用甘草3钱、金银花4钱,清水2碗煎至1碗饮。本品千万不可误当赤小豆用。
(2)印度等国以本品根代甘草或作提甘草甜素的原料。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