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少药八角Illicium oligandrum Merr. et Chun

种中文名:少药八角
种拉丁名:Illicium oligandrum Merr. et Chun
中国植物志:30(1):224
种别名  :野八角
形态特征:小乔木,高4—12m;小枝灰褐色。叶3—5片聚生于枝的节上,革质,长圆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1.5—3.5cm,侧脉不明显。花黄绿色,1—3朵腋生或近顶生;花被11—18,雄蕊4—7枚,心皮8—9枚。花期6—10月。
地理分布:产于广东、广西。
生   境:多生于近山顶的密林中。
毒   性:小鼠腹腔注射15g/kg根的乙醇或水提取物,15分钟后全部惊厥、口腔出血,25分钟死亡[A-25]。
属中文名:八角属
属拉丁名:Illicium
科中文名:八角科
科拉丁名:Illiciaceae
本科概述:本科约18属240种,分布于北美和亚洲的热带地区。我国有9属约100种,大部产西南部。有毒种主要存在于八角属(IllidumL.),其次是木兰属(MagnoliaL.)。八角属分布于我国西南至东南部,约20种,莽草、神仙果、野八角等许多种有毒,其中莽草是人所共知的剧毒植物。早在公元前六、七世纪《山海经》中就记载了莽草“有毒”,《本草纲目》也记载:“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罔,故名。……叶有毒,杀虫鱼”。云南、广西等省区牲畜有因食野八角(I.sP.)叶而中毒。人中毒大都是将莽草或野八角果误作八角食用而引起,中毒实例较多,并有死亡。其症状以痉挛为主,死于呼吸抑制。本属植物的重要有毒成分是莽草素(anisatin)(51—1),是研究最早的植物毒素之一,化学结构和毒理作用与印防已毒素相似。属于倍半萜内酯化合物。该属的有毒种可作农业杀虫剂和毒杀鱼、鼠、野兽,少数种药用能祛风消肿。八角(I.VerumHook.F.果)是重要的香料植物,广泛用作食品调料,主要成分是大茴香醚(anethole),不合莽草素等有毒物质。木兰属植物药用者较多,有祛风、散满、下气等作用,但也有一定毒性,如常中药厚朴实验动物中毒后有安静或普遍性抑制、运动失调,因呼吸抑制而死。该属植物的主要毒性成分是一些简单的酚类化合物和阿朴芬型异喹啉生物碱,如厚朴酚(magnol01)(53—4)和异原朴酚(5somagnolol)(53—5)有中枢抑制作用,木兰箭毒碱(magnocurarine)(53—6)为神经节阻断剂,有外周肌松作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