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水生菰Zizania aquatica Linn.

水生菰Zizania aquatica Linn.

别名:annual wildrice;菰;

科名:禾本科 Gramineae

属名:菰属 Zizania

《中国植物志》第9(2)卷018页
  2.水生菰(植物研究)图版2:6
  Zizania aquatica L. Sp. Pl. 2: 991. 1953. ——Zizania clavulosa Miehx. Fl. Bor.- Am. 1: 75. 1803.
  一年生,不具根状茎。秆高1.2-3米,直径达1厘米。叶舌长15-25毫米,叶片长100厘米,宽约4厘米。圆锥花序长约40厘米;雄小穗长约8毫米,通常黄绿色,雌小穗长约2厘米,宽约1.5毫米,芒长4.5-6.5厘米。颖果长圆柱形,长约10毫米,宽1.2-1.4毫米。花果期7-8月。
  江苏南京中山植物园有引种。模式标本采自北美。
  谷粒细长,食用价值不如沼生菰。
形态特征:一年生,不具根状茎。秆高1.2—3米,直径达1厘米。叶舌长15—25毫米,叶片长100厘米,宽约4厘米。圆锥花序长约40厘米;雄小穗长约8毫米,通常黄绿色,雌小穗长约2厘米,宽约1.5毫米,芒长4.5—6.5厘米。颖果长圆柱形,长约10毫米,宽1.2—1.4毫米。花果期7—8月。
用    途:谷粒细长,食用价值不如沼生菰。
产地分布:江苏南京中山植物园有引种。模式标本采自北美。
参考文献:Zizania aquatica L.Sp.Pl.2:991.1953.——Zizania clavulosa Miehx.F1.Bor.— Am.1:75.1803.
本属概述:L.Sp.Pl.991.1753,etGen.P1.ed.5:427.1754.一年生或多年生水生草本,有时具长匍匐根状茎。秆高大、粗壮、直立,节生柔毛。叶舌长,膜质;叶片扁平,宽大。顶生圆锥花序大型,雌雄同株;小穗单性,含1小花;雄小穗两侧压扁,大都位于花序下部分枝上,脱节于细弱小穗柄之上;颖退化;外稃膜质,具5脉,紧抱其同质之内稃;雄蕊6枚,花药线形;雌小穗圆柱形,位于花序上部的分枝上,脱节于小穗柄之上,其柄较粗壮且顶端杯状;颖退化;外稃厚纸质,具5脉,中脉顶端延伸成直芒;内稃狭披针形,具3脉,顶端尖或渐尖;鳞被2。颖果圆柱形,为内外稃所包裹,胚位于果体中央,长约为果体之半。染色体小型,x=15或17,2n=30,34。 属模式:水生菰Zizania aquatica L.产美洲。含4种,1种为广布种,主产东亚,其余产北美。我国有1种,近年从北美引种2 种。为牲畜优良饲料。菰的茎秆为真菌寄生后,可生产疏食茭瓜;颖果可作饭食,又为固堤的先锋植物。
亚族概述:Honda in Journ.Fac.Sci.1niv.Tokyo(Bot.)3(1):9.1930.小穗单性,雄小穗长1一1.5厘米,着生于圆锥花序的下部,雌小穗较大,长1.5—2.5厘米,着生于圆锥花序的上部。颖果圆柱形。亚族模式:菰属Zizania L分布于东亚和北美。我国有1属。
本族概述:Dum.Obs.Gram.Belg.83,135,1823.多年生或一年生。水生或湿地植物。叶片扁平,宽大,叶舌膜质。圆锥花序开展或紧缩,小穗两性稀为单性,两侧压扁,含1(-3)成熟小花,或有2枚不孕外稃,具小穗柄;颖片退化或成半月形之痕迹;外稃背部具脊,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雄蕊6枚或3枚,子房无毛,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种脐线形。淀粉粒复合。鳞被2,2裂或全缘,染色体小型,x=12。族模式:稻属Oryza L. 主要分布于两半球热带和温暖地区。我国有2亚族5属。
亚科概述:Care in Dom.410.1982.多年生或一年生禾草。多为水生或湿生。花序圆锥状。小穗两性或单性,其中仅1朵小花可结实;颖较短小或极退化;外稃草质或硬纸质,具5脉或更多脉。颖果大都包裹在边缘彼此互相紧扣的2外稃之内,或在囊稃竹属Leptaspis的外稃两边缘互相愈合并膨大成囊状;鳞被3或2;雄蕊6或1—3。生长在潮湿处或池塘中。染色体基数x= 12,15。亚科模式:稻属Oryza L.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至暖温带地区。我国有2族6属。
本科概述:植物体木本(竹类和某些高大禾草亦可呈木本状)或草本。根的类型极大多数为须根。茎多为直立,但亦有匍匐蔓延乃至如藤状,通常在其基部容易生出分蘖条(sucker或shoot),一般明显地具有节(node)与节间(internode)两部分[茎在本科中常特称为秆(culm);在竹类中称为竿,以示与禾草者相区别;节间中空,常为筒形,或稍扁,髓部贴生于空腔之内壁,但亦有充满空腔而使节间为实心者;节一处之内有有横隔板(diaphragm)存在,故是闭塞的,从外表可看出鞘环(sheathnode)和在鞘上方的秆环(culmnode)两部分,同一节的这两环间的上下距离可称为节内(intrahode),秆芽即生于此处。叶为单叶互生,常以1/2叶序交互排列为2行,一般可分3部分:①叶鞘(leafSheadth),。它包裹着主秆和枝条的各节间,通常是开的,以其两边缘重叠覆盖,或两边缘愈合而成为封闭的圆筒,鞘的基部稍可膨大;②叶舌(ligule)位于叶鞘顶端和叶片相连接处的近轴面,通常为低矮的膜质薄片,或由鞘口燧毛来代替,稀为不明显乃至无叶舌,在叶鞘顶端之两边还可各伸出一突出体,即叶耳(auricle),其边缘常生纤毛或燧毛③叶片(blade),常为窄长的带形,亦有长圆形、卵圆形、卵形或披针形等形状,其基部直接着生在叶鞘顶端,无柄少数禾草及竹类的营养叶则可具叶柄(petiole)],叶片有近轴(上表面)与远轴(下表面)的两个平面,在未开展或干燥时可作席卷状,有1条明显的中脉(midrib)和若干条与之平行的纵长次脉(sècondary veins),小横脉(crossedveitilet)有时亦存在。花风媒,只有热带雨林下的某些草本竹类可罕见虫媒传粉;花常无柄,在小穗(rachilla)上交互排列为2行(尤以多花时为然)以形成小穗(spikelet),由它们再组合成为着生在秆端或枝条顶端的各式各样的复合花序,惟有一部分竹类的小穗可直接着生在竿和枝条之节处[此情况可说是无真正的花序而仅有花(floweringbranch)],小穗轴实为一极短缩的花序轴(rachis),在其节处均可生有苞片(boract)和先出叶中(prophyll)各1片,若其最下方数节只生有苞片而无他物,则此等苞片就可称为颖(glume),而陆续在上方的各节除有苞片和位于近轴的先出叶外,还在两者之间具备一些花的内容,此时苞片即改称为外稃(lemma),先出叶相应地称为稃(palea),在习惯上通常将此两稃片(anthoecium)连同所包含的花部各器官统称为小花(floret),以一朵两性小花为例,它计有:①外稃:通常呈绿色,有膜质、草质、薄革质、革质、软骨质等各种质地,先端渐尖、急尖、钝圆、截平、微凹或二裂者,常具平行纵脉,主脉 申出乃至成芒(其他脉亦可如此);②内稃;常较短小,质地亦较薄,先端多呈截平或微凹,背部具2脊,亦有若干平行纵脉,其2脊可伸出成小尖头或短芒;③鳞被(亦称浆片)(lodicule):此为轮生的退化内轮花被片,计2或3片,稀可较多或不存在,形小,膜质透明,下部具脉纹,上缘生小纤毛;④雄蕊:其数为(1)3—6枚,稀可为多数,下位,具纤细的花丝与二室纵裂开(稀可顶端孔裂)的花药,后者常以中部背着花丝顶端,嗣后成熟时能伸出花外而摆动,用以散布花粉;⑤雌蕊1,具无柄(稀或有柄)一子室的子房,花柱2或3(稀1枚或更多),其上端生有羽毛状或帚刷状的柱头,子室内仅含1粒倒生胚珠,它直立在近轴面(即靠近内稃)一侧之基底。果实通常多为颖果(caryopsis),其果皮质薄而与种皮愈合,一般连同包裹它的稃片合称为谷粒(grain),此外亦可有其他类型的果实而具游离或部分游离的果皮;种子通常含有丰富的淀粉质胚乳及一小形胚体,后者位于果实或种子远轴面(即靠近外稃)的基部,在另一侧或其基部从外表即可见到线形或点状的种脐(hilium),通常线形种脐亦称为腹沟(ventral sulcus)。模式属:早熟禾属Poa L.本科已知约有700属,近10000种,是单子叶植物中仅次于兰科ORCHIDACEAE的第二大科,但在分布上则较之更为广泛而且个体远为繁茂,亦即它更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甚至可以说,凡是地球上有种子植物生长的场所皆有其踪迹。我国各省区都有其分布,除引种的外来种类不计外,国产200余属,1500种以上,可归隶于7亚科,约45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