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毛环水竹Phyllostachys aurita J. L. Lu

毛环水竹Phyllostachys aurita J. L. Lu

科名:禾本科 Gramineae

属名:刚竹属 Phyllostachys

《中国植物志》第9(1)卷301页
  41.毛环水竹(河南农学院学报)图版83:1-4
  Phyllostachys aurita J. L. Lu in Journ. Henan Agr. Coll. 1981 (2): 70. f. 1. 1981.——Sinobambusa fimbriata Wen in Journ. Bamb. Res. 7 (1): 25.f. 2.1988.——Phyllostachys rubromarginata acut.non McClure; Z. P. Wang et al.in Act.Phytotax. Sin. 18 (2) 184. 1980.
  竿高达3.5米,粗约2.5厘米,幼竿暗绿色,被薄白粉,无毛;竿中部节间长22-31厘米,壁厚2毫米许;竿环隆起,高于箨环;竿和分枝两者的箨环均有一圈密集而宿存的锈色毛环。箨鞘背面淡绿色,干后灰黄色,等长或稍长于其节间,无斑点,微被白粉,边缘的中、上部密生暗紫色纤毛,底部则丛生锈色毛;箨耳发达,镰形,多少与箨片明显相连,边缘生长繸毛;箨舌截平或稍作拱形,褐色,边缘生长纤毛;箨片直立,平直或微呈波状,绿色微带紫,宽三角形至狭长三角形,有时凹卷呈舟状,基部与箨舌等宽。末级小枝具2或3叶;叶耳小或近于无,生紫褐色长繸毛;叶片带状披针形,长6-13厘米,宽0.8-1.5厘米,下表面疏生柔毛,尤以基部为密。花枝呈头状,长1-1.5厘米,基部围以4-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于每个花枝中为2-4片,长6-10毫米,被柔毛,其叶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缩小叶极小,呈锥状或不可见,稀可呈狭卵状披针形;每片佛焰苞腋内具(1)2(3)枚假小穗;小穗长约1.1厘米,含1-3朵小花,顶端小花常不孕而多少有些退化;小穗轴具毛;颖1-3片,有时无颖,上部具毛;第一外稃长约1厘米,其背面中上部密生开展的长柔毛;鳞被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约2.5毫米;花药长4毫米;柱头3,羽毛状。笋期4月中、下旬,花期9月。
  产浙江、河南、湖北、广西、贵州。1972年河南农学院竹类标本园自广西柳州引入。模式标本采自河南农学院竹类标本园。
  温太辉于1988年在《竹子研究汇刊》7卷1期中发表了流苏唐竹Sinobambusa fimbrata Wen描述及图中均指明每节为3分枝。但在两份模式标本上只见到一枚发育良好的分枝,此枝一侧,尚有一枚发育不良的分枝(或芽)。竿的节间在分枝一侧整个具浅沟槽。因此流苏唐竹不是唐竹属的成员。又根据该种竿箨及箨环的特征与本种无异,二者的模式产地或原产地也比较接近,均在广西的北部,故流苏唐竹应作为本种的异名。
形态特征:竿高达3.5米,粗约2.5厘米,幼竿暗绿色,被薄白粉,无毛;竿中部节间长22—31厘米,壁厚2毫米许;竿环隆起,高于箨环;竿和分枝两者的箨环均有一圈密集而宿存的锈色毛环。箨鞘背面淡绿色,干后灰黄色,等长或稍长于其节间,无斑点,微被白粉,边缘的中、上部密生暗紫色纤毛,底部则丛生锈色毛;箨耳发达,镰形,多少与箨片明显相连,边缘生长缝毛;箨片截平或稍作拱形,褐色,边缘生长纤毛;箨片直立,平直或微呈波状,绿包微带紫,宽三角形至狭长三角形,有时凹卷呈舟状,基部与箨舌等宽。末级小枝条具2或3叶;叶耳小或近于无,生紫褐色长缝毛;叶片带状披针形,长6—13厘水,宽0.8-1.5厘米,下表川疏生柔毛,尤以基部为密。花枝呈头状,长1—1.5厘水,基部围以4-5片逐渐增人的鳞片状苞片;佛焰苞于每个花枝中为2—4片,长6—10毫米,被柔毛,其叶耳及鞘口缝毛俱缺;缩小叶极小,呈锥状或不可见,稀可呈狭卵状披针形;每片佛焰值腋内具(1)2(3)枚假小穗;小穗长约1.1厘米,含1—3朵小花,顶端小花常不孕而多少有些退化;颖1-3片,有时无颖,上部具毛;第一外稃长约1厘米,其背面中上部密生开展的长柔毛;鳞被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约2.5毫米;花药长4毫米;柱头3,羽毛状。笋期4月中、下旬,花期9月。
产地分布:产浙江、河南、湖北、广西、贵州。1972年河南农学院竹类标本园自广西柳州引入。模式标本采自河南农院竹类标本园。
本种提示:温太辉于1988年在《竹子研究汇刊》7卷1期中发表了流苏唐竹Sinobambusafim-brataWen描述及图中均指明每节为3分枝。但在两份模式标本上只见到一枚发育良好的分枝,此枝一侧,尚有一枚发育不良的分枝(或芽)。竿的节间在分枝一侧整个具浅沟槽。因此流苏唐竹不是唐竹属的成员。又根据该种竿箨及箨环的特征与本种无异,二者的模式产地或原产地也比较接近,均在广西的北部,故流苏唐竹应作为本种的异名。
参考文献:Phyllostachysaurita.J.L.LuinJourn.HenanAgr.Coll.1981(2):70.F.1.1981.——SinobambusafimbriataWeninJourn.Bamb.Res.7(1):25.F.2.1988.—Phyllostachysrubromarginarginata;acut.NonMcClure:Z.P.Wangetal.inAct.Phytotax.Sin.18(2)184.198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