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花叶万年青Dieffenbachia picta (Lodd.) Schott

花叶万年青Dieffenbachia picta (Lodd.) Schott

别名:哑秆;黛粉叶;花万年青;

科名:天南星科 Araceae

属名:花叶万年青属 Dieffenbachia

《中国植物志》第13(2)卷055页
  2.花叶万年青
  Dieffenbachia picta (Lodd.) Schott Bunting in Baileya 10: 145. 1963. ——Caladium maculatum Lodd. in Bot. Cabin. no. 608. 1822. ——Dieffenbachia picta (Lodd. ) Schott in 0sterr. Bot. Wochenbl. 68. 1852; Engl. in Engl. , Pflanzenr. 64 (4, 23Dc): 48, fig. 20: N-S, fig. 21: A-H. 1915; 广州植物志: 690. 1956.——Caladium pictum Lodd. , Bot. Cab. t. 608. 1822.
  茎高1米,粗1.5-2.5厘米,节间长2-4厘米;下部的叶柄具长鞘,中部的叶柄达中部具鞘,上部叶柄长,鞘几达顶端,有宽槽;叶片长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7-12厘米,基部圆形或锐尖,先端稍狭具锐尖头,二面暗绿色,发亮,脉间有许多大小不同的长圆形或线状长圆形斑块,斑块白色或黄绿色,不整齐;I级侧脉15-20对,上举,II级侧脉较纤细,背面隆起。花序柄短。佛焰苞长圆披针形,狭长,骤尖。肉穗花序:下部雌花序达中部;不育中性花序占全长1/3,花星散;子房心皮2或3,柱头近分离。浆果橙黄绿色,2-3室。
  广东、福建各热带城市普遍栽培,也有逸生的。原产南美。
形态特征:亚灌木,高达1米,茎竹节状。叶柄近中部有鞘,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状,基部圆形,表面具白色和黄绿色不规则斑块。总花柄由叶鞘中抽出;佛焰苞长圆状披针形;肉穗花序稍短于佛焰苞。浆果橙黄绿色。
地理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普遍栽培,北方多栽培于温室。
生   境:原产南美洲。为观赏植物。
毒   性:全株有毒,茎毒性最大,其次是叶柄和叶。该植物为天南星科最毒的植物,其汁液与皮肤接触时引起搔痒和皮炎;吞下一小块茎则口喉极端刺痛,并导致声带麻痹,故有“哑棒”之称[37];还有唇舌表皮的烧伤、水肿、大量流涎,影响吞咽和呼吸。症状可持续几天或一周以上。严重者口舌肿胀可造成窒息。有时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豚鼠口服花叶万年青LD50分别为:茎汁600—900mg/kg,叶柄汁大于1440mg/kg;腹腔注射茎汁LD50为1000mg/kg,而灌胃时无毒。动物中毒症状与人相似。口服其汁或提取物出现流涎、流泪、舌体水肿、脉搏慢,由于声门的肿胀而造成呼吸困难和窒息。偶尔有强直性痉挛,最后死亡。汁液滴人兔眼引起结膜炎和角膜炎;滴人大鼠口腔而中毒时,经舌的组织学观察有水肿、血管充血、底膜变性和炎性反应,可能与组胺的释放有关[38]。该植物的叶在火上烤萎或用汁作成油膏外敷,可排水消肿。新压出的花叶万年青的汁液能导致不育,而对性器官无特殊影响。
化学成分:目前虽对花叶万年青属植物进行了许多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但对其有毒成分和毒理作用仍不完全清楚。最早推断,该植物强烈的刺激作用与其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草酸钙针晶体有关,此晶体很容易渗透口腔粘膜,引起刺激,其作用局限于与植物接触的部位,如齿龈、唇及舌,当结晶消失时,刺激作用随之消失[39]。但也有人认为此刺激作用有限[33]。该植物还含有天门冬素(L—asparagine)、海韭菜甙(45—1)和生物碱[3,13]。
化学成分:Walter等提出,花叶万年青属植物含有一种蛋白酶,称“哑棒酶”(“dumbcanin"),与许多毒性作用有关。当生食或接触该植物时,草酸钙针晶体造成最初的损伤,而后蛋白酶进入损伤的组织,产生痒、痛和肿。蛋白酶还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或通过激肽起作用,激肽可诱发与毒性有关的多种生理反应,对生殖器官的作用可能是花叶万年青引起人、兔和大鼠不育的原因。蛋白酶也可引起小血管严重的破坏和坏死,导致出血和血管堵塞,或因消化了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而产生抗凝[3]。Frederick等认为中毒与蛋白酶在体内释放组胺有关[38],但Ladeira等证实,有毒成分不是蛋白酶,而是一种不含氮对热不稳定的物质[1]。同属的彩叶万年青(D.Sequine(L.)Schott)叶柄有白色条状斑纹,叶片有各种颜色的斑块。毒性和化学成分及其毒理作用与花叶万年青基本相同,但毒性较弱。
毒   理:目前虽对花叶万年青属植物进行了许多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但对其有毒成分和毒理作用仍不完全清楚。最早推断,该植物强烈的刺激作用与其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草酸钙针晶体有关,此晶体很容易渗透口腔粘膜,引起刺激,其作用局限于与植物接触的部位,如齿龈、唇及舌,当结晶消失时,刺激作用随之消失[39]。但也有人认为此刺激作用有限[33]。该植物还含有天门冬素(L—asparagine)、海韭菜甙(45—1)和生物碱[3,13]。
属中文名:花叶万年青属
属拉丁名:Dieffenbachia
科中文名:天南星科
科拉丁名:Araceae
本科概述:本科约115属2000余种,产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以热带为最多。我国产35属206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华南各省区,含有毒植物较多,主要属有海芋属(AlocasiaG.Don)、天南星属(ArisaemaMart.)等,其中红根南星、象头花和滴水珠等植物为我国所特有。国外报道本科约10属38种有毒,主要属是花叶万年青属(DieffenbachiaSchott)、海芋属和天南星属等[1]。我国对本科有毒植物早有记载,《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将天南星(即一把伞南星)、海芋、磨芋列为大毒。其最常见的毒性作用是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作用迅猛,接触和误食后引起接触部位的红肿疼痛,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症状,如舌体肿大致使言语不清,喉头肿胀带来吞咽和呼吸困难,胃肠粘膜刺激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中毒可因窒息而死亡。但自然中毒引起死亡者不多见。这些植物虽有一定毒性,但经过晒干、煮沸、水漂或其他方法处理去毒后仍可应用,如芋、磨芋等,其块茎含有大量淀粉,可供食用;天南星、半夏、假海芋等供药用,具有抗惊、祛痰、止吐、镇咳、杀虫等作用。本科有毒植物含多种有毒成分,各类成分与毒性作用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已分出的成分有以下几类:刺激性物质:一些有毒植物的汁液含有3,4—二羟基苯甲醛等刺激性化学物质,同时由于植物细胞含有大量的草酸钙针晶体,对皮肤和粘膜有机械损伤作用,二者的结合加强了刺激强度。毒皂甙(sapotoxins):为常见成分,可造成肾功能损伤。氰甙:在许多植物中含有,如海韭菜甙(triglochinin)等。生物碱:有秋水仙碱(colchicine)、麻黄碱(ephedrine)等,已在部分植物中发现。蛋白酶:存在于花叶万年青属植物中。但上述化学成分对其毒性都不能作出满意解释,主要有毒成分及其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早期认为刺激作用主要是所含草酸钙针晶体所致,后提出生物碱、毒皂甙可能为主要有毒成分,近年来认为可能是有毒的蛋白酶起主要作用,但都与某些实验结果相矛盾,未得到最后证实[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