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缅甸广义豆蔻属分类学研究新进展Ⅰ

  缅甸北部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热点之一的Indo-Burma区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区域。但由于该区域地处群山之中,交通闭塞,人迹罕至,标本采集记录稀少,导致其本底资料匮乏,许多类群亟待开展深入的调查,编目以及分类学研究。

  泛热带分布的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已知大约有53属,1377种,其中广义豆蔻属(Amomum)是其第二大属,约有150–180种。2018年De Boer等通过对广义豆蔻属及相关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将广义的豆蔻属(Amomum s.l.)划分成了7个单系的小属:狭义豆蔻属(Amomum s.s.),砂仁属(Wurfbainia),假砂仁属(Meistera),草果属(Lanxangia),附生豆蔻属(Epiamomum),巽他豆蔻属(Sundamomum)和锥序豆蔻属(Conamomum)。缅甸与其它临近国家相比(中国约39种,印度约32种,泰国约31种,老挝约28种,越南约24种),广义豆蔻属植物纪录尤为稀少(10种)。随着野外调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定会有更多的新发现来提升外界对该属在缅甸地区多样性的认知。

  在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项目支持下,中缅科技人员已在缅北无人区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生物多样考察工作,采集和引种了一定数量的姜科植物,这为开展缅甸姜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前期,我们已经发表了一个姜科植物新种,葡萄姜花(Hedychium putaoense Y.H. Tan & H.B. Ding)。

   

  葡萄姜花 (Hedychium putaoense Y.H. Tan & H.B. Ding)

  在对采集的姜科植物标本鉴定整理过程中,发现并于本文描述了2个狭义豆蔻属(Amomum s.s.)的新种,红隔豆蔻(Amomum erythranthum Y.H. Tan & H.B. Ding)和大花豆蔻(Amomum ampliflorum Y.H. Tan & H.B. Ding)。红隔豆蔻由于其红色的药隔附属体和红色带有不规则瘤状突起的果实而显著区别于相似种香豆蔻(Amomum subulatum Roxb.)以及2018年发表的另一个种Amomum nimkeyense M. Sabu, Hareesh, Tatum & A.K. Das.

   

  红隔豆蔻 (Amomum erythranthum Y.H. Tan & H.B. Ding)

  大花豆蔻以其长达9 cm的花而显著区别于相似种九翅豆蔻(Amomum maximum Roxb.),长果砂仁(Amomum dealbatum Roxb.)以及波翅豆蔻(Amomum odontocarpum D. Fang)。

   

  大花豆蔻 (Amomum ampliflorum Y.H. Tan & H.B. Ding)

  另外文中还报道了缅甸广义豆蔻属2个新记录种,少花豆蔻(Amomum pauciflorum Baker)和细砂仁(Wurfbainia microcarpum (C.F. Liang & D. Fang)?korni?k. & A.D. Poulsen)。其中少花豆蔻发表于1892年的《英属印度植物志》(The Flora of British India)中,书中仅寥寥数语的描述,并指出未见该种植物茎叶。在查阅标本的过程中,仅发现馆藏于邱园, Hooker, f. 和Thoms.于1850年7月采集于印度咖西山的一份标本,并未见模式标本。于是,我们在文中指定该份标本为后选模式,并根据我们指定的附加模式补充了该种的详细描述和解剖图。

   

  少花豆蔻 (Amomumpauciflorum Baker)

   

  细砂仁 (Wurfbainia microcarpa(C.F. Liang & D. Fang) ?korni?k. & A.D. Poulsen)

  成果以Taxonomic studies on Amomum Roxburgh s.l. (Zingiberaceae) in MyanmarⅠ: Two new species and two new records for the flora of Myanmar为题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Phytotaxa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