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植物科学 > 课堂教学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1 利用常见的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积累感性认识,获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就离不开这个过程。校园的绿化植物种类繁多,要求每一个学生观察并记录校园每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主要特征,区分、认识每一种校园植物;校园、田间、乡间小道边,生长着各种杂草,结合教材内容,带学生实地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态环境,区分、认识常见杂草。如稗草、马唐草、画眉草、蟋蟀草等单子叶杂草的区分;在早春蒲公英、荠菜、独行菜、泥湖草等双子叶杂草的区分。这样既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与观察的敏锐性、细致性,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2 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绝大部分生物学知识、观点、规律都来自实验,实验是学习、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课文中虽然对实验方法作了图文表述,但许多关键性步骤必须要老师精心指导,对学生不合规范的操作要及时给予纠正,对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教师要帮助分析原因并归纳总结。例如,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中,引导学生在动手实验前明确:(1)玻片标本上的观察材料一定要对准通光孔的正中央;(2)转动粗准焦螺旋一定要缓慢,且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3)在转动粗准焦螺旋过程中若看到划迹或污点,只要再轻轻上下转动即可找到物像。个别学生在让物镜下降时没用眼注视物镜,或者对光后还在移动显微镜,或不注意用左眼观察等等类似的现象要及时给予纠正。又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有的被遮光部分的叶片遇碘也变蓝,我们就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叶片遮光不严,有散光照射进去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或者是因为叶片遮盖前没有让植株处于黑暗处24小时以上,结果淀粉没有完全运走耗尽。
  实验证明,实验技能的熟练掌握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启发。没有严格的“练习”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会”。
  
  3 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根据教材上的知识点,善于创造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独立性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节时,由于呼吸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人的呼吸作用学生都知道,而植物的呼吸作用他们就难以理解了,既看不见又摸不着。那么怎样才能证明植物有呼吸作用呢?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动脑思考,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如有的学生建议把植物放入水中,若冒气泡则可以证明。窗台上正好有一盆植物,笔者问学生这么大的一盆植物如何放进烧杯呢?学生便想到折一小枝放进去,这样做了,结果并没冒气泡,笔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与学生商量:另换一枝,看看行不行?再折下来吗?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这时学生就想到了可以把枝叶压弯进水里,这样既做了实验又没损伤植物,又试一次,还是没有气泡,看来这个办法不行。尽管如此,但这个学生的思路还是不错的,知道从气体的角度来考虑,这一点应给予肯定,并接着加以引导,植物如果进行呼吸作用,和人应该是一样的,也吸入氧放出二氧化碳,这样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气体成分的变化,即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如果能证明氧气确实减少了,二氧化碳确实多了,那么,就可以证明植物有呼吸作用了。这样,检测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转变成了测定气体成分的变化。教给学生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具体的问题来解决。
  
  4 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探究活动的教学时,课堂上请有代表性的小组上台介绍并演示实验方案(为关注弱势群体,可以适当请弱势群体学生上台介绍),由同学进行质疑,进行讨论答辩,通过答辩促进学生间思想交流和相互间的了解,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活动时,学生设计“水没过种子与不没过种子”探究种子萌发对水分要求的实验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要用纱布盖在种子上面?”他回答说:“用纱布盖在种子上会温暖点。”充分表现出初中学生的率真,同学又提出:“你为什么不用黑布?”他马上又反驳:“实验室找不到。”再如,有的同学介绍:“种子萌发过程不需太多空气,所以可放在冰箱里进行需光与否的对照实验。”其他同学马上针锋相对地指出:“你怎么知道种子萌发不需太多空气呢?”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辩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提高兴趣,又很好的培养了即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5 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
  
  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因此,教育应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在社会上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交流、合作学习。《生物》教材的探究活动就非常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探究活动中,由学生依据所提供器材(或自己设想可以找到的器材),自行组成合作小组,设计、进行对照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特点,自由搭配、设置小组长,形成有组织、有分工(比如有的同学负责设计,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小结汇报)的合作小组,这样,学生依据自己在小组中的合作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小组活动中合理的分工和良好的配合,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
  在实验中学生通过分工和通力协作,进行“互动的交流”,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各种类型同学相处,如何发表和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并遵守小组统一意见,保证小组合作的组织纪律性。有了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经验,与各种不同特质的同学相处的经验,为他们如何与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共事和交往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的环境。
  
  6 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着重教会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自学。具体做法是:每节课笔者在正式讲课前,抽出l0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当堂预习课文,但这种自学不是放任自流式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笔者事先把每节课教学的总目标,具体分解为若干个小目标,理出分明的序列并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围绕这些进行自学。重要的概念用笔划出来,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做出记号。并且还要求学生对该节课的一些重点内容能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照本宣科。这样就促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抓紧时间、全神贯注,做到既动眼又动脑,如此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就逐步地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