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植物科学 > 课堂教学

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体系的内容与构思


  摘要:针对现代农业对高新技术的需求和农业中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出高职《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体系;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实践教学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植物的良种快繁与无病毒种苗的生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园林园艺植物生产的技术水平与质量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植物组织培养》这一现代生物技术课程体系的技术含量和应用价值都很高,该课程的研究开发,无论对于农林高职园林园艺专业的建设,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还是实行产学研结合以及为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指导思想
  
  《植物组织培养》是园林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针对农林高职人才培养强调应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应当充分体现出该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应将其定位于服务“三农”和区域经济,服务生产一线;目标定位是使学生熟悉该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相应的技能,培养从事园林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苗木销售与技术服务的技能型人才。为此,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定位,针对学生文化课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的特点,明确以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基础,重视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
  
  根据农林高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应以应用为主旨,根据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构造课程内容体系,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练地掌握一般技术和实用型技术,具备应用相应技术进行花卉、蔬菜、果树等良种快繁与无病毒种苗生产的能力。
  (一)理论教学内容设计
  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将课程内容分为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器官培养及个体植物组织培养等三大模块。
  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模块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正确掌握常用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方法、外植体的选择、灭菌和无菌接种等一般技术。
  器官培养模块要求利用植物的茎尖、茎段、叶、根、花粉、种子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使其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其中愈伤组织培养是器官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茎尖培养既能快繁,又能脱毒,是各类植物种苗生产的有效技术;花药培养是植物育种和种子生产的重要手段。以上三项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中的重点技术。
  个体植物组织培养模块园林类的不同专业侧重于不同个体作物的组织培养,对此,可灵活地进行取舍剪接。该模块的主要内容有花卉、蔬菜、果树、树木、经济作物等个体植物的组织培养。
  (二)课程内容力求图文并茂,采用案例教学法
  以图表形象地说明问题,引用有实际应用的实例,以案例教学内容来强化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尽量以问题为中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经验,充分体现出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现代性。
  (三)理论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三大模块对应的教学内容与时数(1)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模块:总论内容;教学时数15学时。(2)器官培养模块:总论内容;教学时数25学时。(3)个体植物组培模块:各论内容;教学时数20学时。
  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课程重点:培养方案设计、培养基制备、外植体处理、无菌操作等的理论根据和操作技术以及污染、褐化、玻璃化等组织培养易发问题的原因及控制措施。(2)课程难点:培养方案设计、污染、褐化、玻璃化等易发问题的原因及控制措施。(3)解决的办法:第一,理论授课加强教学互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法、案例式、直观教学、启发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有针对性;第二,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融合,并增加实践的反复次数;第三,加强课外辅导和答疑,实行个体化指导,因材施教;第四,实行考核形式多样化,加强实践考核,以考促训;支持学生开展课余的组织培养实践操作活动,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教学空间;第五,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组织培养方案,实施独立操作,具体可在实验实践课活动或课余时间中实施完成;第六,加强产学研结合,学生积极参与一项实验实训基地生产、科研项目的实践活动;第七,开展丰富多样的各项组织培养技能比赛,以赛促练。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1)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讲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然后过渡到器官培养,最后讲个体植物组织培养与栽培技术,即先基本、后综合,先易后难,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课程内容体系由总论开始,对组织培养的普遍问题分别讲述:实训室规划布局、组织培养设备和器材、配制培养基、无菌接种、驯化及组织培养应用原理,然后转入器官、无毒苗、花药花粉培养,最后转入花卉、蔬菜、果树、树木、经济作物等具体植物的培养。各论主要讲个体植物的培养方法,这部分内容以总论内容为基础,是理论内容的实际应用。(2)将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直接融合渗透到实践教学内容中讲授。(3)对于重点或难点教学内容,教师在充分讲解之后要让学生课下完成作业或写课程论文,以理解和消化所学的内容。(4)通过课内外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拓展教学空间,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的设计
  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原则和目的,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根据组织培养岗位能力的要求和用人单位的建议确定教学内容。对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团队精神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可按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模块编排实践内容。单项技能与部分综合技能项目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兴趣自选外植体,自主设计培养基配方进行试验,开展学、研结合的实训活动。
  实践教学采取动态教学管理的模式按照“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的实训形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的反复强化训练,而且要做到全程跟踪,实行动态的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要做到“五结合”(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实践技能的掌握。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第一,融合式,即把理论课中可操作的内容融合到实践教学中,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学做结合;把专业技能训练融合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在实践中掌握技能的同时,对做法产生疑问和探究心理,以提高《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效果。第二,反复式,即让学生接触实践,带着问题学教材,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然后再通过实践去找书本学习和总结,学生在反复多次的实践中使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自学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加强。(2)教学、生产及科研相结合是学习组织培养知识的有效途径。鼓励学生参与生产科研活动,反过来又会促进实践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学有所用,使学习实践更加主动和更有目的性。(3)课内外相结合是充分发掘教学空间、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课堂内的正常实践教学远远不能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业余时间有知识可学,有事可做。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个性化培养,进行分层次的训练培养,强化他们的动手能力。(4)校内外相结合是确保实践能力培养到位的重要举措。校内培养主要侧重基本功和单项技能的培养,校外顶岗实习则侧重综合技能的培养,两者有机结合能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技能,使实践水平有质的飞跃,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5)实践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同步提高。企业岗位不但要求有相应的岗位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求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教学中,素质教育寓于其中,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比单纯说教的效果好得多。
  

[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