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植物科学 > 课堂教学

浅谈《豳风·七月》中的植物药


  关键词:《豳风·七月》植物药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7)11-0192-02
  
  《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600年的原始诗歌,并收载了部分商代史料。不仅是我国流传下来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的书籍。《诗经》的文字古朴,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先民的生活状况。书中记载了许多日常事物及动植物,其中包含不少药物。单是植物药就多达50余种,并对某些药物的产地,采集季节作了简略的叙述。
  在十五国风当中的《豳风·七月》一诗,完整而细致地描写了农民从正月到腊月一年里的耕猎采织劳动情形。在这首诗中总共提到了二十一种植物,计有桑、蘩、葽、萑苇、郁、薁、葵、菽、枣、稻、瓜、壶、苴(麻)、荼、樗、黍、稷、禾、麦、茅、韭。以下谈谈《豳风·七月》中提及的植物药。
  《七月》共有八段,第二段的“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1]121及“春日迟迟,采蘩祁祁”[1]121,主要是描写妇女在春天采桑养蚕的情景。桑为桑科落叶乔木,种类繁多且分布极广。主要有白桑、山桑、鸡桑、华桑等,并有许多变种。古人认为桑是一种神木,《典求》曰:“桑乃箕星之精。”箕为东方苍龙七宿之一。《尚书·洪范》:“好风者箕星”。注曰:“箕星居东北,木宿也;风乃土之冲气,以木克土,则飞腾上浮之象,自应而多风。”故以桑入药亦取其治风病。桑全株皆可入药,如
  ①桑枝:为桑树的幼嫩枝条,能祛风通络,养津液,行水,利关节。对上肢痹痛尤为适宜。
  ②桑根白皮:为桑树根皮经加工刮去木栓层后的白色内皮。一般在冬季树木休眠时采挖,先经分离皮部和木部再剥取其白色内皮。桑白皮有泻肺平喘,利尿消肿功效。且其质地柔韧不易断,故取其纤维制成线,在古代作为外科医疗缝线。
  ③桑叶:又名铁扇子。为桑树的干燥树叶。一般在10——12月间经霜后采收,故又名冬桑叶、霜桑叶,以其气最全,力最厚,故以入药。《百草镜》曰:桑叶“须大雪压过,次日雪晴采下,线悬户阴干,其色多青黑色,风吹作铁器声,故名铁扇子”。桑叶有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
  ④桑椹:为桑树的成熟果穗,属聚合果,每一果实由30~60个瘦果聚合而成,呈圆柱形,成熟时色紫黑,味酸甜,在4~6月采收,阴干或蒸熟入药,亦可生食。有滋阴补血,生津润肠之效。
  ⑤桑木,即桑柴。《本草备要》曰:“煎补药,熬诸膏,宜用桑柴,内亦宜桑枝搅”[2]。
  《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尔雅》曰:“蘩,皤蒿,即白蒿也。”蘩为菊科大籽蒿的全草。《嘉祐》引陆机曰:“凡艾白色者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反秋香美可食,生又可蒸。”“春日迟迟,采蘩祁祁”有谓以白蒿水浇蚕子,可使蚕子易出。白蒿的药用部分为全草,可治风寒湿痹,亦可补中益气。
  《豳风·七月》第三段“七月流火,八月萑苇”[1]121。萑苇,朱熹注曰:“即蒹葭也。“孔颖达疏曰:“初生为
  葭,长大为卢,成则为苇。”萑苇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芦苇。八月采收芦苇可以编养蚕用的席子或编帘子。入药部分为其根状茎即芦根,能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豳风·七月》第四段“四月秀葽,五月鸣蜩。”[1]122葽,即远志,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大叶、小叶二种,大叶花呈淡蓝紫色,小叶花呈白色。李时珍曰:“服用此草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 [3] 。以其根入药,有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痈散肿之功。
  第六段“六月食郁及薁”[1]122。郁,即郁李,为蔷薇科落叶灌木,因其茎、叶、花、果实皆似李,且花及果实有浓郁香气,故名郁李。其果实形如樱桃,色赤。叶酸甜可食。药用部分为成熟的种子,有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的功效。薁,《新修本草》又名婴薁,俗称野葡萄,为葡萄科落叶藤本植物。其茎,叶,花,果实皆类葡萄,但果实较小,色紫黑。茎,叶入药能清热祛湿,利尿,果实可酿酒。
  《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1]122菽,泛指豆子。葵,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葵菜。其茎疏叶密,花亦如向日葵有向阳之性,故《尔雅·释言》曰“葵,揆也。揆,度也”有测量之意。葵菜茎叶皆可食,是古代一种重要蔬菜。元·王祯《农书》中曰:“葵为百菜之主。备四时之馔,本丰而耐旱,味甘而无毒…诚疏茹之上品,民生之资助也。”《齐民要术》记载,葵一年可三茬,春季下种的为春葵,六月下种的为秋葵,十月冬季土冻前下种的为冬葵。“七月亨葵及菽”中,七月里煮食的葵菜当是春葵,春葵一般供食而不入药。入药则取经冬至春作子的冬葵种子,其功效能利水通淋,下乳,润肠。
  《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1]122。稻即稻米。枣,为鼠李科植物枣树的成熟果实。枣之名最早见于《诗经》。“八月剥枣”,枣在秋季采收,成熟时为红色,名为红枣。古人认为,枣开白花,生青熟黄,熟极则赤,暴晒变黑,具五行色性,且皮红肉黄,皮辛肉甘,合火木之用。《素问》称枣为脾之果,为补脾上品,故张仲景《伤寒杂病论》300多首方剂中,以枣入药者多达58方。大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功效。
  《豳风·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1]122。瓜,泛指各种瓜类,品种多且大约在夏、秋之交采集。壶,为葫芦科一年生藤本植物的果实。原名壶芦,因其果实与古代的容器壶和芦相似,故以象形比之,称为壶芦。葫芦在春季时播种,夏季叶腋间抽花梗,花白色,果实为瓠果,嫩时可以作蔬,老则晒干作器皿。入药取果壳,功能利水消肿。
  《豳风·七月》“九月叔苴”及第七段的“禾麻菽麦”苴与麻实为一物。麻,为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麻。大麻在古代称作麻,有别于汉代始从大宛传入的胡麻。大麻雌雄异株,单性花,雄者称牡麻或枲,雌者称为苴。《齐民要术》曰:“牡麻,无实”,又曰:“麻子有实者为苴”。苴麻子富含油脂,可捣治作烛,故又名火麻仁。大麻的茎含有坚韧的长纤维,可供织麻布,制绳索及造纸。取种子入药,有润肠通便之效。
  《豳风·七月》“采荼薪樗,食我农夫”[1]122。荼,又名苦菜,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苦苣菜。夏、秋两季采收供食。其根、茎、叶入药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樗,为苦木科植物。形态似椿而叶臭,功用相近,故又名臭椿。古人认为樗是一种“恶木”,认为其材粗硬不堪用,只能为薪。药用部分为根和干部的内层白皮,有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杀虫的功效。
  《豳风·七月》第七段“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1]123。黍,稷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子,为一类二种的作物,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禾,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小米。麦,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大麦、小麦、燕麦等。禾、稷、黍、麦一般作为粮食作物。《素问》曰:“五谷为养”[4]167,入药亦取其补中益气。
  《豳风·七月》“昼尔于茅,霄尔索绹”[1]123。茅,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的品种众多,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等。叶皆相似,可编成草席,做绳索,或供祭祀时作蒲包用。白茅根为白茅的根茎,有凉血止血的功效。茅针为白茅刚长出来的苗,功能溃痈疖、祛瘀通小肠。
  《豳风·七月》第八段“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1]123。韭,为百合科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韭最早记载于《诗经》。韭菜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素问》“五菜为充”[4]167就包含有韭菜。古代祭祀祖先亦必备韭菜。在百蔬当中,韭菜是春季首先冒出土壤的作物,故许慎《说文解字》中将韭字释为“像叶出地上形,一种多年而久生,先春复生,故谓之韭。”韭菜四季常青,以春季最佳,故杜甫《赠卫八处士》曰:“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韭菜又名草钟乳,能归肾壮阳,温暖腰部、膝部,又能散瘀血,逐停痰。韭菜种子亦入药,有温补肝肾,壮阳固精功效。
  
  参考文献
  [1] 杜若明注,诗经[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2] 请·汪昂著,本草备要[M].台北:大中国图书公司,1991:112.
  [3] 明·李时珍著,倪泰一,李智谋等编译,本草纲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81.
  [4] 孙桐编,内经选读图表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周易(1962—),女,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专业200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文献研究,导师刘德荣教授。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原版全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