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植物科学 > 课堂教学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的教学设计


  1 指导思想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强调让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方式学习知识。其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和得出结论——内化发现新知识”。教师指导与学生发现相结合,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教师要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作为示例,为学生提供观察比较的基础,在比较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2 教学内容分析
  
  植物的水分代谢包括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以及散失。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包括“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什么?运输的主要组织是什么?水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什么?水的散失方式是什么?”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演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发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了解水分的运输和散失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3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高二上学期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已经具有初中生物课中相关内容的学习基础,又有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中有关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实验材料和设备等,通过实验得出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条件,对于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教学目标
  
  4.1 知识目标
  (1) 说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 举例说出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3) 举例说明合理灌溉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4.2 能力目标
  学生形成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3 情感目标
  (1) 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掌握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
  (2) 学生关注全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水资源缺乏,明确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
  
  5 教学方法设计
  
  5.1 创造情境
  渗透作用的实验与成熟植物细胞(渗透系统)的联系。
  5.2 指导探究
  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条件与渗透作用条件的比较。
  5.3 探究评价
  理解植物体内水的吸收、运输、利用,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5.4 发散创新
  运用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来判断;运用所得出的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合理灌溉)。
  
  6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充分的实验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来进行实验操作(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3 g/mL的蔗糖溶液、清水)以及相应的CAI课件。
  
  7 教学过程(表1)
  
  8 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知识的再现,引导学生在发现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现未知并加以内化。在学生发现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通过师生合作,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利用得到的第一手反馈信息及时处理、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