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农林果 > 林业技术

松多林区植物群落分布特点探析


  摘要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将松多林区植物划分为4种植被型、7种植被群落。松多林区木本乔木以祁连圆柏、青海云杉、白桦、紫桦、青杨和少部分山杨为建群种;灌丛植物以中国沙棘、杜鹃、小檗为建群种。
  关键词 松多林区;建群植物;植物群落
  中图分类号 S948.15+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5-0099-01
  
  松多林区土地总面积为2.20万公顷。在林业用地中,乔木林地3 443hm2,灌木林地8 958.8hm2,疏林地667.8hm2,宜林荒地161.6hm2,非林业用地面积8 798.87hm2,建群植物分别分布于此。
  
  1地理位置
  
  松多林区位于青海省互助县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02°12′~102°27′,北纬36°37′~36°51′。北靠本县北山林区,东南与乐都县相连,西与本县五十乡、红崖子沟乡毗邻,南北长27km,东西宽23km,呈倒三角形状。林区内包括松多、花园、马营、前隆4个行政村。
  
  2地貌
  
  松多林区地处达板山青石岭以南湟水谷地的东北边缘,区内有一条自康烈尖山至松花顶的山脊隆起,向南到湟水谷
  底逐渐倾斜降低,将整个林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俗称科胜掌,面积1.05万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47.0%,最高处海拔4 265m,最低2 900m;西部为松多滩和马营沟,面积1.18万公顷,占林区总面积的53.0%,最高海拔4 195m,最低海拔2 500m。区内属湟水支流水磨沟和引胜沟的发源地,东部由引胜沟的大西沟、小西沟、草尔蒲沟构
  成;西部为水磨沟发源地。从总体上看,山沟交错,地势陡峻,对本地区的气候、植被分布有明显影响。
  
  3气候
  
  林区气候属寒温带半干旱类型,总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春季温度回升较快,大风多;秋季
  降温剧烈,夏季温凉多雨。据林场所在地的气象资料,主要气候指标如下。
  3.1热量
  年平均温度为2.4℃,最暖月均温为13.5℃,最冷月均温为-11.4℃。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91.4kJ/cm2,其中4~8月的辐射量为310.0kJ/cm2,占总辐射的52%。由于地貌和草原植被下垫面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林区内小气候山谷作用显著。夏季谷底气温较高,白天气温上升快,夜间降温迅速,日较差为13.6℃。冬季干燥低温,谷底热辐射强烈,气温较差大,最冷月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6.8℃。各界限初日比南部湟水谷底推迟近20d。
  3.2降水
  区内年平均降水量446.8mm,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95%,多集中在7~8月;气温大于5℃、10℃界限期间降水量分别为382.8mm、210.8mm,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85.7%、47.2%。
  
  4松多林区植被划分
  
  松多林区在《青海植被图》区划中属温性草原亚区湟水─黄河流域森林温性草原地区。森林主要分布在2 500~3 700m之间。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影响时间长,植被的分布零散,地带性分布不甚明显。参照《青海植被图》区划,松多林区植被可划分为4种植被型,7种植被群落。
  (1)落叶阔叶林:①白桦林。
  (2)常绿阔叶林:②青海云杉林;③祁连圆柏。
  (3)高寒灌丛:④头花杜鹃灌丛,⑤金露梅灌丛,⑥毛枝山居柳灌丛。
  (4)高寒草甸。
  白桦林和青海云杉林基本上分布于同一海拔范围2 650~3 000m之间的阴坡、半阴坡,分布零星。灌木有峨嵋蔷薇、灰枸子、银露梅、陕甘花楸、八宝茶、五裂茶蔗子、兰果忍冬、刚毛忍冬、短叶锦鸡儿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祁连苔草、东方草莓、鹿蹄草、川赤芍、芨芨草等。祁连圆柏林处于该群落在我省分布线的最东段,与大通河流域祁连圆柏林相平行,分布于海拔3 000m~3 700m的阳坡地。林内少量混生有红桦、糙皮桦,林下灌木主要有银露梅、红花忍冬、蒙古绣线菊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短柄草、萎陵菜、针茅、唐松草、香青、亚菊等。谷地农业栽培作物有小麦、青稞、油菜、洋芋等。
  5松多林区木本植物群落划分
  根据本林区森林经营方案和小班档案卡片,结合现场调查进行群落划分。
  5.1乔木植物
  (1)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纯林群落。集中分布于海拔2 800~3 100m的阴坡、半阴坡,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总面积637hm2,木干通直高大,材质优良。
  (2)白桦(Betula platyphy Ua)纯林群落。主要分布于海拔2 700~2 900m的半阴坡,分布相对集中,总面积85.1hm2。属多代萌生,质量低劣。
  (3)紫桦(Betula utilis)纯林群落。集中分布于海拔3 100~3 300m的阴坡,总面积29.1hm2,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具重要意义。
  (4)青杨(populus cathayna)纯林群落。分布于林区河滩和沟谷地带,属人工造林,面积19.8hm2
  (5)山杨(populus davidiana)纯林群落。零散分布在林区半阳坡、阳坡,面积20hm2,属次生演替的幼龄林。
  5.2灌丛植物
  (1)白里香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am Maxim)高寒灌丛群落。分布于海拔3 000m左右的山地阴坡或半阴坡凉爽、湿润的生境中。
  (2)紫叶小檗(berberis vernae)灌丛群落。分布于海拔2 800~3 800m的阴坡,喜光耐寒耐旱。
  (3)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灌丛群落。分布于海拔1 900~4 500m的阴坡或半阴坡地,盖度高,高1.5m左右。
  

原版全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