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农林果 > 蔬菜水果

香菇块式的栽培管理技术

香菇块式栽培是香菇培养料栽培中最早采用的方式,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带动了香菇培养料栽培的发展,它有利于农、林业下脚料的充分利用,该生产方式即可以作坊性生产,也可以工厂化大规模栽培,周期短。
  1、栽培工艺 菌种选用-母种制作-原种生产-栽培种生产-破袋做块-菌丝愈合-转色管理-出菇管理-采收。
  2、菇房及设施香菇块式栽培多用车厢式菇房。车厢式菇房,坐北朝南,高3.5米,房顶要求防雨密闭,拱形或人字形均可,盍塑料薄膜再覆盖麦草,厚度15厘米左右;菇房宽 2.8米,长20米,地面和墙壁用水泥抹面,房内沿长墙两边各设一排菇架,底层离地面50厘米,上层离房顶80厘米,床架立柱直径6厘米,间距1.2米,床架层距36厘米(包括横杆)、架宽1米,床架中间留路0.8米,长墙对称每隔2.5米各留两排窗口,窗口大小为90厘米×90厘米,下排窗口的下檐边与床架的第一层平行,上排窗口的上檐与上层床架平行。房顶设筒式排气口,筒高出房顶1米,直径30厘米,间距5米,房东、西口各开一个门,门的大小是0.8 米×1.5米,门外设2.8米×3米供暖室一间,安装炉灶,烟道从工作道一侧直达菇房墙外,烟筒直径25厘米,高4米。除车厢式菇房外还可以利用一般房屋加以改造而成,要求光线充足,保温、保湿,通风性能好,菇房结构不拘砖房、瓦房、草房、塑料棚、地下工程,只要改造合理,均可栽培香菇。
   3、菌种选用及季节安排香菇块式栽培菌种有选择性。一般常用的菌株有7402、9002、申香4号、申香2号、856(上海农业科学院菌种)、1310(中国科学院菌种)、 92.6(山东大学菌种)等。香菇块式栽培季节性很强,可求第一潮菇安排在最适出菇温度范围之内的气候条件下。另外,适宜的菌龄也很重要,当菌龄长时菌丝愈合不好,易污染杂菌;当菌龄短时菌丝易徒长,不易转色,但都影响产量,所以要恰当安排制菌种的时间,适时做块出菇才比较理想,在山东地区栽培,制种时间分别是:母种5月下旬,原种6月上旬,栽培种7月上旬至8月上旬,制块是在10月上旬,第一批出菇时间要在11月的上旬和中旬,最晚不能拖至11月下旬。
  4、菌种生产 菌种由母种→原种→栽培种三级扩大进行生产。
  菌种培养时正值高温季节,应控制室温最高不超过33摄氏度。在摆放菌种时,袋与袋之间留有缝隙,以增加通风使袋温降低。在培养期间空气相对湿度调整在70%左右,发现杂菌及时检出,以免直接影响产量。
  5、栽培块制作
  (1)压块 当菌丝长满栽培袋后,再继续培养15天就可以破袋做块。做块时,将菌龄一致的菌袋一起做块,避免菌龄长短不齐的混在一起,应是菌丝早长到袋底的早做块,菌丝晚长到袋底的晚做块。
  做块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工具及菌袋,拔掉棉塞,去掉老皮及瘤状物,用长30厘米、宽28厘米、高8厘米的活络框做块,厚度4-5厘米,每块用 5袋菌种,做块时,四个角和周边的紧一点,中间松一点,做到不倒边,不掉棱,块距3厘米,放满一层栽培架,立即用消毒过的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保湿为促进菌丝愈合。
  (2)菌丝愈合期做块后控制好室温防止菌块霉变和菌丝徒长,促其及时转色出菇是关键,管理要点:①温度,做块和菌丝愈合阶段,室温应控制在22摄氏度左右,块内温度在 23-25摄氏度为宜,适宜的温度菌丝愈合快,杂菌污染少;②湿度,做块后菌块的空气相对湿度是用覆盖的塑料薄膜来控制的,室内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为宜,薄膜下的空气相对湿度95%左右,每天揭膜换气1-2次,当气温低于15摄氏度时每天或隔天换气1次,当温度在15-25摄氏度时每天换气1次,当温度超过25摄氏度每天换气2次;③光线,香菇做块后要给予10-30lx的光照,没有光照气生菌丝生长旺盛,菌丝易徒长形成厚菌皮,不易转色出菇;④通风,香菇菌丝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菇房内要每天通风1-2小时,使空气新鲜,香菇做块后菌丝受到创伤,菌丝愈合的过程中更需要新鲜空气。
  在正常的适温下,栽培种破袋做块经过7-10天的管理后,菌丝愈合形成一层白的薄菌皮即可进入转色管理。
  (3)转色期栽培块菌丝愈合,表面菌丝已趋向成熟,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及新鲜空气的作用下分泌色素进入转色期,香菇是不转色不出菇的品种。转色的具体做法是:当栽培块表面菌丝浓白,有一层刚布满表层的菌丝,就要及时掀动薄膜,增大栽培块表面的干湿差,并增加光照迫使菌丝倒伏分泌出色素,以形成红棕色具有光泽的一层薄菌膜最为理想。
  (4)现蕾期栽培块转色后,菌丝已积累了大量的养分,逐渐进入了成熟阶段,给予出菇条件就能促使菌丝相互扭结形成盘状组织,盘状组织膨大即成菇蕾,管理的具体方法是:菇房内减少通风,让菌块表面湿润,将温度降到原基形成的温度(20摄氏度以下),3-4天再掀动薄膜,打开门窗增加通风,形成干湿差,同时给予光照刺激,原基就从菌块的底面长出菇蕾,等大多数蕾长到蚕豆大小时,把栽培块翻过来,同时架空薄膜,在保湿的前提下,增加新鲜空气,促其菇蕾长大进入出菇管理。
  6、出菇管理 香菇做块转色后先从底面出菇,继而表面转色层形成原基处菌膜爆裂,不规则的菌丝团露出,逐渐变成褐色,从爆裂处逐渐隆起形成菇蕾。从原基到菇蕾需要低温条件、水分适宜及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
  (1)秋菇管理秋菇多发生于10-12月,气候比较干燥,要使之正常出菇,菇房必须做好保温工作,在保证通风条件下,减少水蒸气的蒸发,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0%左右。菌块上覆盖架空的薄膜,其空气相对湿度在95%左右,每天揭膜换气,增加新鲜空气和干湿差,以延长栽培块的寿命,提高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第一批菇采收后要揭掉薄膜,挖掉老根,洗去菌块表面的孢子、碎屑并晾去表面水分,再盖上薄膜培养7-10天,每天揭膜通风换气1次,当采菇部位从淡黄色转为白色时,就意味着菌丝已重新积累了养分,此时可揭去薄膜,向空中喷细雾,使栽培块表面吸水并处在干干湿湿的状态中,2天后擦去菌床上的水迹,盖上薄膜保温3天,再进行揭膜通风换气。第二批菇蕾则陆续出齐。当第二批菇蕾形成后,把薄膜架空,获得优质的子实体。
  (2)冬菇管理 冬菇生长发育期在1-2月。此时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这一阶段要点火升温,早上不宜开窗,中午温度高时开窗通风换气。冬季喷水不宜过湿,保持湿润即可。一般可长二三批优质菇,每批菇间隔15-20天不等。
  (3)春菇管理 3-6月生产春菇,这时气温变化大,温度忽高忽低,要注意温度的变化,进行细致的管理,但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是上低到高。由于秋、冬两季出菇菌块内的菌丝已逐渐衰老,活力降低,要求春菇管理细致周到:①保持空气新鲜,每日揭膜换气数次而且薄膜边不得盖严,雨天要将薄膜揭掉,让菌丝恢复活力;②每天室内通风喷水形成较小的干湿差;③经常洗刷覆盖的薄膜和擦洗床面上的积水和碎屑;④发现杂菌及时清理,严重污染的菌块要搬出菇房,减少对菇房的污染。经过秋、冬两季大部分菌块含水量降低到40%以下,温度回升到15摄氏度时应开始补水,补水的方法是将菌块浸入水中,水温与块温相差5-10摄氏度时浸泡8-10小时,含水量可达到60%左右。浸水后沥去表面水分,放回栽培架进行出菇管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