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家庭养花 > 栽培技巧

岩牡丹属植物的栽培管理(上)


  
  一、 岩牡丹属植物概述及分类
  岩牡丹属植物主要分布在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地区,由于常年的干旱炎热气候,该属各种在原产地几乎全埋在地下。植株大多单生,成年株偶尔会从基部孳生仔球,具甜菜状的肥大直根,植株地上呈莲座状,顶端附生乳白色绒毛。体色青绿色,附生白粉,株幅根据品种不同从7Cm~20cm不等,疣状突起呈肥厚三角形。花夏末秋初顶生,花径约5cm~6cm。
  该属品种包含姬牡丹、黑牡丹、龙角牡丹、花牡丹、玉牡丹、岩牡丹、三角牡丹、象牙牡丹、连山、龟甲牡丹、龙舌兰牡丹、勃氏牡丹等。
  
  二、 土壤与栽种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该属植物的生长特性,笔者在总结栽培经验的同时,参阅了大量原产地资料,从而更好地进行对比、描述。
  在原产地,岩牡丹属植物都是生长于石灰性土壤中。由于终年气候干旱,使得该属植物同样拥有极强的储水及抗水分挥发的能力,通过原产地考察资料我们能够看到,巨大的地下块根,保证了其生命的延续。
  在原产地的资料描述中,往往在那些有着渗水性好、易碎的多孔石灰石的地域会有大量的该属植物出现。由此能够看到,可溶性钙及其它矿物质是岩牡丹属植物所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在多数情况下,石灰质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但是,通过原产地土质采样分析,大量的该属植物是生长在石膏质土壤(主要成分是硫酸钙)里的。石灰石碎片通常与含有坚硬的沙质粘土、大量的矿物质及低水分的土壤混合在一起。
  硫酸钙(石膏)是一种微溶的物质,通常地下水、雨水及露水都能够释放出钙离子,与之相反,碳酸钙作为一种难溶的物质,只能通过与水及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重碳酸钙,从而被植物吸收。值得推荐使用的是同时具有碳酸钙及碳酸镁成分的是白云灰岩,它能够提供可溶性的钙镁重碳酸盐。
  经过笔者实践,岩牡丹属植物很难在以泥炭土及类似的土质作为长期种植介质的环境中生长(根系不能够很好透气),尤其是在成熟期。尽管在短时间内,它们会显示出良好的生长迹象,但最终只会导致其产生不良的根系,这种现象在三角牡丹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会导致其三角状疣变黄直至死亡。
  
  通过原产地土壤分析比对及笔者经验,比较适合该属野生植物的理想介质应该是含有粗沙的肥沃土壤。野生植物理想种植介质的配比为:30%的重质粘土,50%的粗沙以及20%地径4mm左右的石灰石碎片。该介质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够恰到好处地恢复到干燥状态,而不会在湿润的状态下变得密不透气。当然对该配方中的各种成分的比例并没有严格要求,爱好者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当调整——比如在干燥炎热的区域,可适当增加粘土的比例,降低粗沙的量及其大小,以防止介质中的水分流失过快。同时在介质可加入一些如浮石类的多孔材料作为粗沙的一部分,而且还可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钾缓释肥料,这些对于种植该属植物都是大有好处的。
  对于该属的园艺品种,由于从小在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高的优质环境下生存,其大多数植物的根系并不像野生植株发达,同时,为了促进生长,大多数栽培者采取砍根、无菌栽培的方式,以缩短成长年限。使得此类植物体内的细胞浓度较低,抗干旱、抗病菌能力较弱,如按照野生植株培土及栽培方式,根系很难成长,同时由于没有野生大块根系的营养储备,叶片(疣)极易干缩、发黄,从而失去了园艺植株的观赏性,甚至死亡。
  对此,笔者建议重质粘土的配比适当提高(以满足园艺植株弱小根系的生长);同时采用透气性较强的粗制陶土盆进行种植。
  园艺植物理想种植介质的配比为:50%的重质粘土,30%的粗沙以及20%3mm左右的石灰石碎片。此种培土方式配以粗制陶土盆,能够有效满足植株根系透气及生长需要,保证毛发状根系的良好生长。
  
  三、 上盆及换盆处理
  岩牡丹属植株的最佳上盆、移栽时期在春末及初秋,此时国内大多数地区气候适宜(白天30℃,夜间20℃);同时有着较大的昼夜温差,根据笔者经验,较大温差能够促进岩牡丹属植株的生根及成长,加上小型温室效应,白天温室温度能够达到40℃;夜晚通风降至20℃是最为理想的生根生长环境。
  为了保证植株能够迅速恢复,在上盆前,应提前对根系进行处理(去掉毛发根系,保留主根)同时在处理伤口上涂抹杀菌粉,并放置通风处晾干。根据野生、园艺类型不同,晾晒的时间也有所差异,根据笔者经验,新到野生植株,一般晾晒2周左右较为适宜;园艺植株由于其根系弱小,建议在没有根系损伤的情况下,晾晒3~5天时间即可(根系有损伤者可适当延长晾晒时间),从而保证植株的快速恢复。晾晒过后,将植株上盆并放在湿度高、温差大的遮阴环境中,1周后每隔3天从盆底吸水一次,15天后可正常浇水(所用水中可适当掺入杀菌剂)。
  对于岩牡丹属植物,种植2~3年时间进行一次翻盆对植株的生长是很有帮助的,通过翻盆处理能够有效除去腐烂、死去的根系,并在土壤中添加必须的养分。对于健壮的野生植株,可直接退盆,去掉部分土壤并种入稍大的盆中,对于根系较弱及园艺品种植株,换盆可参照新上盆植株的处理方法,从而保证植株生长健康。
  
  
  四、 浇水与施肥
  浇水的频率取决于很多方面,比如介质种类、介质的空隙大小、温度及通风条件,而最重要的就是植物是否处于生长期。如采用上述介质进行种植的植物,在国内,通常是在三月下旬至十月中旬(此时正是岩牡丹属植物的生长季节)在温室环境下平均每两周浇一次水,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各地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的生长状况。岩牡丹属植物属于季节性生长的植物,其在仲夏会进入半休眠状态,因此可根据这一习性对其进行适量的控水,自仲春至初夏及末夏至花期之前,岩牡丹属植物对于水量的需求达到巅峰状态。如果恰好这段时间伴随的是炎热干燥天气,植株会很快干掉,因此需要每隔几天浇一次水。花期结束后,该属植物一般会从11月上旬开始进入为期一个冬天的休眠,因此这段期间,要保持其绝对干燥。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植株会需要更多的水分,同时其生长活跃期、休眠期及花期也会受到漫长的生长季节的影响。
  尽管缺乏准确的证据,水的品质确实对植株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雨水要比普通的水更加适合,因为其不含有一般水中的漂白粉成分。还有不少种植者在雨水存储装置的进水口,垫上了一块石灰颗粒滤垫,这样做不仅可以过滤掉雨水中的不溶物及酸性气体(二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气),而且还能以可溶性的重碳酸盐、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形式为水源补充钙质。这种水可以在包括岩牡丹属植物在内的所有多肉植物上使用,效果十分明显。笔者在植株生长期,喜好将野生品种放在室外淋雨,以模仿原生地大雨补水的效果。
  对于园艺植株最好通过浸盆的方式进行补充水分,所加的水量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内吸干的量。通过浸盆法进行补充水分有两个好处:首先植株的“颈部”不会过于潮湿,这样就避免了烂根的危险;其次能够使植株上的绒毛不至于缠结,保持美观。浸盆法唯一的不足就是会造成盐分在土壤表面结晶,但是这个可通过少量的喷雾或者顶部浇水进行去除。
  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最好是与浇水同时进行——在水中加入肥料与自吸性杀虫剂。笔者建议所添加的肥料最好是含有丰富的碳酸钾或者是磷酸钾与碳酸钾混合物的可溶性肥料。病虫害的防治可在每年的春天及末夏通过在水中加入自吸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如果在这期间发生轻微的病虫害,最好使用马拉松及尼古丁酒精溶液进行防治。(未完待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