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家庭养花 > 如何养花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菊花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舒血管、降血脂、抗肿瘤、驱铅等多种药理作用。现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菊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S6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6)02-0060-04
  
  Research Advance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ZHANG Qing-hua1, ZHANG Ling2
  (1.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12, China; 2.Institute of Biopharmaceuticals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018, China)
  Abstract: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is an important medicinal pla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which possesses effects of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tive, vasodilatation, antitumor, lowing blood fat and excreting lea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type plant.
  Key words: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在中医临床上为常用中草药,我国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济菊、黄菊八大主流品种,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本草备要》记载:“菊花味兼甘苦,性禀平和,备受四气,饱经霜露,得金水之精,益肺肾二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治诸风头眩,明目祛风,搜肝气,益血润容”。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舒血管、降血脂、抗肿瘤、驱铅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国内外对菊花的分类、化学成分、药理临床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现就国内外菊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化学成分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菊花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菊花的挥发油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绿原酸等方面。
  1.1挥发油
  菊花挥发油中的成分主要为龙脑、樟脑、菊油环酮。由于长期的栽培,药用菊花的八大主流品种除形态发生变异外,其挥发油成分和含量也有显著差异。王莹等[1] 用GC-MS分析不同炮制品怀小白菊的挥发油成分,检出89~90个色谱峰,鉴定了75种化合物的结构,占挥发油总量的90.56% ~93.00%。小白菊中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包括单萜和倍半萜,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7.12%(风干品)和81.79%(蒸制品)。其中石竹烯、氧化石竹烯、α-杜松醇、杜松脑含量最多,分别为23.98%(风干品)和30.33%(蒸制品)。秦民坚等[2]分析了黄山贡菊的挥发油成分,发现贡菊的挥发油成分主要为萜类和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及烷烃类,其中以2,6,6-三甲基-双环(3.1.1)-庚-2-烯-4-醇-乙酯(39.64%)、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2-庚烯-苯(5.24%)、正十六烷酸(4.77%)、顺式-澳白檀醇(4.73%)、1,7,7-三甲基-双环 (2.2.1)-庚烷-2-乙酸酯(3.95%)、(一)斯巴醇(3.38%)、2,4,6-三甲基-1-乙酰基-3-环己烷(3.22%)、氧化石竹烯(2.88%)、l,2,3,4,5,6,7,8-八氢-1,4-二甲基-7-(1-甲乙烯基)-奥(80%)、3-(1,5-二甲基-4-己烯基)-6-亚甲基-环己烯(2.50%)、十氢-1,4-α-二甲基-7-(1-甲乙烯基)-1-萘酚(2.39%)、1,1,2-三甲基-3,5-二(1-甲乙烯基)环己烷(2.23%)等成分为主。周维书等分析了祁菊挥发油成分,结果表明以萜类和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为主。胡立宏[3]分析了杭白菊花,通过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证明其中有5种新成分,其中2种为五环三萜,分别命名为棕榈酸16β,22α-二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和棕榈酸16β,28-二羟基羽扇醇酯。另3种为倍半萜类,依次为chrysanthediol A(I)、 chrysanthediolB(Ⅱ)、chrysanthediol C(Ⅲ)。矢原正浩等[4]也从菊花挥发油中分离出一种新三萜棕榈酸酯。李鹏等[5] 比较研究了4种药用菊花内在质量,发现挥发油含量滁菊(0.2712%)、贡菊(0.2451%)、亳菊(0.2237%)和杭菊 (0.1365%)。殷红等[6]分析了不同情况下杭白菊中的挥发油成分,发现采摘期愈早,挥发油含量愈高。经过加工的干花,放置时间对挥发油含量影响不大。
  1.2黄酮类化合物
  菊花含有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有香叶木素、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刺槐苷、金合欢素7-O-(6-O-乙酰) -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山奈酚和异泽兰黄素。Lee等从菊花中分离出一种新的抗HIV黄酮葡糖醛酸苷:芹菜苷元7-O-β-D-(4′-咖啡酰)-葡糖醛酸苷。不同菊花药用品种黄酮类成分差异未见报道,但是药用菊花不同类型间总黄酮含量有着显著差异。李鹏等比较研究了4种药用菊花内在质量,发现总黄酮含量贡菊为7.78%,杭菊为6.53%,滁菊为4.86%,亳菊为1.49%,以贡菊最高,亳菊最低。谷彦杰等[7]测定了8种主流菊花木犀草素的含量,发现8种菊花中木犀草素含量依次为亳菊>滁菊>祁菊>贡菊>杭菊>济菊>黄菊>怀菊。
  1.3氨基酸
  上述8种菊花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以天冬氨酸、谷氨酸、羟脯氨酸的含量最高,胱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含量低。黄菊除含有8种菊花共有的17种氨基酸外,还含有胱氨酸,除天冬氨酸、脯氨酸、甲硫氨酸外,其他15种氨基酸均较其他品种的菊花含量高,从氨基酸含量上看,其质量较优。怀菊花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含量高外,其他15种氨基酸的含量均较低。另外,贡菊有4种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甲硫氨酸、羟脯氨酸)的含量在这8种菊花中最低。
  

[2]

原版全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