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认识植物 > 植物文学

略谈汉英植物词的文化蕴涵


  摘要: 千百年来人们不仅利用植物作为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根据它们的颜色、形状或习性赋予一定的寓意,以花草树木等为喻体述事喻理,抒情托志,这在英汉语中都是常见的语言现象。这种不同文化之间植物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这些植物联想喻体所负载的文化信息,以便减少交际障碍,为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流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 植物词 象征意义 文化差异 联想喻体 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种植物赋予不同的情感和寓意;而有时同一种情感的表达又会采用不同的植物做喻体。我国地处亚热带,气候多样,四季分明。春日牡丹娇嫩欲滴,夏日荷花争齐斗妍,秋日菊花幽香飘远,冬日梅花傲霜斗雪。在汉语中,牡丹象征华贵、荷花象征纯洁、菊花象征高雅、梅花象征隽永等。在英语中,olive branch(橄榄枝)象征和平,palm(棕榈树)象征胜利,lily(百合)象征纯洁,white chrysanthemum (白菊)象征真理,yellow tulip(黄郁金香)比喻没有希望的爱情,以snow drop(雪花)喻指患难中的友谊等。可见,同一植物由于地域差异在不同民族中形成的观念,引起的联想有所不同,这也就是文化蕴涵。下面选择一些植物花木作一比较说明。
  
  二、松树(pine)
  
  松树是一种四季长青的树,以其坚忍不拔、傲霜斗雪的品格,为历代画家所喜爱。文人墨客常常借松树的品格咏物言志,抒发情感。松树除具有其品格上的象征意义外,其形态耸立参天,峭壁横挂,多姿多彩。大自然中的松树千姿百态,或如虬龙飞凤,或如仙人老叟,是有苏轼笔下“龙蛇百尺姿”的奇态,郑午昌笔下“奔腾过云彩”的雄姿。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并称为“岁寒三友”。由于松树树龄可达千余年,历代均以之象征长寿。为老者祝寿常送“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寿联或“松鹤延年图”祝福健康长寿。另外松柏象征坚毅,松枝傲骨峥嵘,柏树庄重肃穆,且四季长青,历严冬而不衰。《论语》赞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文艺作品中,常以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
  然而,在英语中,pine并没有汉语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它被作为圣诞树是因为松树是四季常青的,这常青的树就象征了信仰基督的基督徒被赋予的永恒生命。尖尖的树梢指向天国。点缀在树顶的星星代表着指引智者到伯利恒寻访耶酥的那颗特殊的星。
  
  三、柳树(willow)
  
  杨柳是一种普通的植物,由于柳树在早春发芽,常用以比喻春天的来临和春光的明媚,故有“春风杨柳万千条”的优美诗句;而最早入诗,始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抒发了出征之人归来时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汉唐以后,杨柳更是骚人墨客诗词中乐于采用的意象,以垂柳表示依恋。柳与“留”谐音,因而古时送别友人,常折柳枝相赠,以示依恋之情。
  在西方文化中,古时候有戴柳叶花圈以悼念死者的习俗,故to wear the willow有痛失心爱的人,思念亲人之义,而这种联想在汉文化中是没有的。
  
  四、荷花/莲(lotus)
  
  莲在中国与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文化、音乐、舞蹈、美术、信仰等方面息息相关,并赋予特别深厚的文化内涵。先秦时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被赋予美丽、高洁、芳香的含义,成为了美女、尚洁的象征。两汉时期,莲寄寓对亲人、友人的思念,文化内涵深入和扩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采莲风俗盛行,莲花成为佛教主要装饰图案,在建筑、雕塑领域大放异彩。隋唐时期,莲由宫廷普及到私人庭苑,并蒂莲花被视为瑞兆。宋元时期,周敦颐因一篇《爱莲说》,将莲的文化内涵提升到君子品格的高度。明清时期,莲花成为三教合一的象征,被赋予“和合”之义,莲的高洁、美好、瑞祥的含义也在这一时期臻于完善。现当代,莲的含义更加高深,成为了无私奉献、一尘不染的革命者的象征,成为了和平及不辞辛劳、一心奉献精神的象征。
  总之,莲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和强劲的生命力,既是美好人格、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有人类生命繁衍和民族兴旺的内涵,成为了我国人民生命活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并赋予了特定的时代内涵。
  而在西方文化中,莲仅仅被化身为窈窕婀娜的少女,以及浪漫美妙的爱情,由一首题为The Lotus-Flower 的诗句可见一斑:
  Fond lovers pacing beside it see
  Not death and darkness, but life and light,
  And dream no dream of the witchery
  The Lotus sheds on the silent night.
  
  Then souls shall shine with an old-time grace,
  And sense be wrapped in a golden trance,
  And art be crowned in the market-place
  With Love and Beauty and fair Romance.
  由此可见,中西方对同一种植物的联想意义的差异是如此之巨大,这种不同文化之间象征意义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
  
  五、菊花(chrysanthemum)
  
  古人将梅、兰、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赋予它们很深的文化内涵:梅花独步早春,不染世尘;兰花清心
  似水,高雅脱俗;青竹挺拔刚健,有节有气;菊花凌霜不凋,气韵高洁。
  《礼记·月令》篇中这样的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它的意思是说,菊花开放的时间是每年秋天的秋末,九月份,所以菊花也叫“秋花”。
  菊花素有“珠蕊丹心耐寒侵,玉骨冰肌傲霜立”的品格,所以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更是情有独钟。最早携菊花入诗的是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他的名篇《离骚》里面就写到“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通过这两句诗,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可以说是和菊花有不解之缘。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最有名的有《饮酒》诗里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有“芳菊开林曜,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菊花对于陶渊明来说,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诗人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以至后人将菊花视为君子之节、逸士之操的象征。自从陶渊明对菊花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之后,历代文人便对菊花的高风亮节、高尚情操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赞誉。光是在《红楼梦》一书里,我们就可欣赏到10多首吟咏之作。
  菊花在殖民时期的美国极其流行,现在仍然占据“秋日之花中皇后”的美喻。在美国,菊花往往代表着愉悦和放松。因此,在大不列颠岛和北美,菊花在任何场合诸如足球比赛和聚会上都很受欢迎。可是,在意大利、比利时和奥地利这些国家,菊花却总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因此它只有在葬礼和墓地上才能出现。
  
  六、结语
  
  语言既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花木在汉英文化中的不同象征意义说明东西方国家对各类花木的认识、重视有所不同,也反映了东西方国家在历史文化、思维特点,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通过对其差异的了解和研究,将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阅时,瞿明安.中国象征文化[J].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J].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第1版.
  [3]朱玲著.文学符号的审美文化阐释[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4]黎昌抱.试论英、汉语言的国俗语义差异[A].吴友富主编.国俗语义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J].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
  [6]白靖宇.文化与翻译[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