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李家洋院士荣获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

     2018年5月30日下午,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同志,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同志和相关领导同志为获奖人颁奖。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主编李家洋院士以“水稻株型形成与稻米品质调控的分子基础”项目荣获本年度陈嘉庚奖-生命科学奖

      李家洋主编长期从事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与代谢调控的机理研究,他以粮食作物水稻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植物激素的合成途径与作用机理,着重阐明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机理,并致力于水稻的分子品种设计,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高效的新品种,在我国建立了植物基因图位克隆技术方法体系,奠定了我国水稻功能研究的重要基础,为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研究赶超和引领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


让我们向李家洋主编表示热烈的祝贺!

获奖项目:水稻株型形成与稻米品质调控的分子基础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和改良稻米品质是当今水稻研究的两大挑战。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包括株型、抗性、淀粉合成和贮存特性等。由于产量与品质性状形成的复杂性,传统的育种方式显得周期长效率低。对水稻株型形成和淀粉合成的系统研究,阐明其分子基础与调控机理,具有重大的科学与应用意义。李家洋与合作者克隆了控制水稻株型的一系列重要基因,如MOC1、Phr1、LA1、SP1、TAD1、IPA1、D53等,揭示了水稻理想株型形成的分子基础,阐明了独角金内酯调控株型发育的分子机理,为解析水稻产量形成的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建立分析水稻淀粉合成主效基因的关联方法,确定了影响稻米品质的主效基因,揭示了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调控网络的分子机理;通过对籼稻和粳稻褐化的分析,克隆了稻米耐储存的调控基因。致力于将科研成果应用于育种实践中,提出分子设计育种的理念并建立了技术体系,成功培育出高产优质的水稻品种,践行水稻分子设计育种新思路新方法。





      植物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德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1982年获安徽农学院学士学位,1984年获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结束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汤普逊植物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回国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04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11年任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成果在Nature、Nature Genetics、Cell Research、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部分代表性成果入选2003、2010和2014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5)、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3)以及求是科技成就集体奖(2017)等奖励。


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简介

      2003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共同出资成立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设立陈嘉庚科学奖,奖励在中国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陈嘉庚科学奖设立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等六个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逢公历单数年推荐和评审,公历双数年颁奖。

      2010年,为了激励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献身科技事业,基金会设立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年龄在40周岁以下、在中国独立做出重要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的青年科学家,强调获奖成果的原创性思想由获奖人提出并主要由获奖人完成。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所设奖项与陈嘉庚科学奖相同,并与陈嘉庚科学奖同步推荐、评审和颁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