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科研动态 > 学术会议

首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探索中国科学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811至12日,首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大会以“创新与合作——探索科学教育新途径”为主题,来自中科院、环保部、科技部、以及大专院校、植物园、博物馆、科技馆、民间自然教育机构等全国120余名中国科普领域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在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这个平台上激荡思想、交流经验、百家争鸣。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成为发现未来科学教育方向的平台。 

  在首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上,公众科学成为热点话题;iNaturalist、中国自然标本馆等网络站点的兴起表明,具备无门槛、高科学内涵、可持续参与、实时互动的公众科学平台代表着公众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论坛期间与会者达成共识,假如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存在一种可能,那么公众科学就是那把通过环境教育解决环境问题的钥匙。 

  在大会报告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主任陈进指出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邪恶问题(wicked problem)。环境教育工作者使命光荣,环境教育努力实现的目标是改变人们的行为,培养亲环境的公民。陈进认为解决邪恶的问题需要创新,新媒体、新信息空间将对环境教育产生巨大影响,而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将是未来环境教育发展的新机会。环境教育需要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当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者之间,由于存在认识论等方面的差异,彼此本能的存在偏见,而要解决环境问题这个邪恶问题,二者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双南在《科普的正确打开方式——为什么?普什么?怎么普?》报告中指出科学教育和普及不但要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授科学的三要素。科学的目的是发现各种规律,科学的精神是质疑、独立、唯一,科学的方法是逻辑化、定量化和实证化。这三个要素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面几乎从来都不涉及,这是中国民众科学素养偏低、中国社会普遍缺乏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迫切需要加强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 

  2016年首届罗梭江科学教育论坛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中国植物园联盟主办,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承办。论坛围绕“国家科学教育政策新趋势”、“公众科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教育和探究式学习”、“新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作用”、“应对自然缺失症:自然教育和自然体验”5个专题展开讨论,举办3场特邀大会报告、16场专题报告以及板报的形式,针对目前在科学教育与环境教育所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与争鸣,为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坐而论道(摄影:顾伯健)

提出疑问(摄影:顾伯健)

交流讨论(摄影:段其武)

壁报展示(摄影:段其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