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科研动态 > 综合新闻

翠湖湿地公园今年完成植物景观建设

记者上午从海淀区园林绿化局获悉,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已进入二期建设,预计今年将初步完成全园植物景观建设,建成后公园总面积将达到157.6公顷,成为海淀北部地区生态绿心的核心区域。

海淀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已完成的一期建设,湿地恢复建设面积为53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30公顷,二期建设完成之后,水域面积将达到90公顷,将建成湿地保护、湿地展示、湿地游览区和服务管理等不同功能区域,形成草本沼泽湿地、景观湿地、废水处理湿地、雨水收集湿地、河滩湿地等湿地类别,开发湿地科普科研、环境教育、生态旅游、文化展示等功能,建成后的公园将是一座集生态、休闲、科普、人文为一体的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

翠湖湿地一期建设完成后,水质不断得到提高。目前,翠湖湿地植被茂盛,物种丰富,有高等植物306种,分属于61科170属,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89种;鸟类16目46科166种,其中,湿地鸟类77种,占全国和北京湿地鸟类的28%和59%,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17种;观测到鱼类11种。水生动物经过保护和人工饲养,品种相对丰富,鱼、虾、蟹、软体动物、浮游生物均成自然体系。湿地常年平均水位42.13米,出水水质为国家地表Ⅲ类水质。湿地800余亩湖面整体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Ⅲ、Ⅳ类,好于周边的水质。此外,湿地可以作为上庄水库的调蓄水库,利用湿地内的河道、坑塘、沼泽等设施拦蓄地表径流,集蓄雨水,提高节水水平。

此外,该负责人表示,湿地建设将与周边地区开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充分挖掘湿地功能,调整涵养北部地区生态环境,为发展高端、高效、高附加值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实现北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记者兰洁 通讯员张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