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进展

硅元素在水稻平衡施肥上的应用


  摘要 从硅元素的营养原理和水稻需肥特点出发,介绍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和使用技术,为水稻优化平衡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硅肥;水稻;平衡施肥;应用
  
  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有16种,即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硼、铁、锌、锰、钼、铜、氯,其中除碳、氢、氧、氮、磷、钾为大量营养元素,其余均为微量营养元素。虽然不同植物对这些营养元素的需要量相差很大,但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所起的作用是同等重要,且不能相互替代。除碳、氢、氧可以从空气中吸收外,其余元素均不同程度地需要通过施肥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按照作物对养分需求量的多少可以将营养元素肥料分为大量元素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包括钙、镁、硫肥;微量元素肥料,包括锌、硼、锰、钼、铁、铜肥。此外,还有一些有益元素肥料,如含硅肥料、稀土肥料等。硅是水稻生长的有益元素,在水稻优化平衡施肥中适量添加硅元素,可增强水稻的抗病虫能力,降低农药施用量,提高种植效益,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1硅在作物中的生理作用
  
  1.1增强抗逆能力
  硅元素是细胞壁的成分之一。水稻施硅后,形成硅化细胞,使茎叶表皮的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从而增强植株的机械强度和茎秆硬度,减少植株的蒸腾作用,提高水稻对低温、高温、病虫害等有害因子的抵抗能力,还可提高水稻根系的氧化能力,减轻土壤中有害离子的毒害作用。
  1.2提高光合作用
  能改善植株的受光态势,减少叶片下垂,使茎秆清秀挺拔;可使植株根系更加发达,养分输送能力增强;可调节植物体酶的活性,有利于糖分形成,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
  1.3防止作物早衰
  可减轻由于过量施用氮肥而引起的贪青倒伏现象,预防根部腐烂,使剑叶挺拔活力增强,青秆黄熟不早衰。
  1.4提高施肥效益
  可增强植株内部的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并能活化稻田水中的磷,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提高磷肥的利用率,提高施肥效益。
  1.5减少面源污染
  农业的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化肥、农药的施用。施硅后,水稻产生了较硬的硅化细胞,对病虫害的抗性增强,加上施肥效益的提高,使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从而减轻了农业的面源污染,改善了生态环境。
  
  2水稻需肥特点
  
  水稻是吸硅量最多的作物之一,茎叶中的含硅量可达到10%~20%,每生产100kg稻谷,稻株要吸收硅酸17~18kg。根部所吸收的硅随蒸腾作用上移,水分从叶面蒸腾,而大部分硅酸却积累于表皮细胞的角质内,形成角质硅酸层。因硅酸不易透水,所以可降低蒸腾强度;充分吸收硅的水稻叶片伸出角度小,叶呈直立型,受光姿态好,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硅酸的存在还能增强根部氧化力,能使可溶性的二价铁或锰在根表面氧化沉积,不至于因过量吸收而中毒。同时,促进对其他养分的吸收;施用硅酸,水稻同化作用旺盛,干物质积累量大,从而稀释植物体内氮的浓度,表现为增强耐氮性;还可以促使磷向穗部转移。硅是水稻生长的有益元素,也是水稻作物体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内的含硅量通常占总干物质的11%~20%,硅酸含量约为氮的10倍、磷的20倍左右。缺硅的水稻体内的可溶性氮和糖类增加,容易诱致菌类寄生而减弱抗病能力。在水稻生殖生长期间缺硅,可导致每穗粒数、结实率和抗倒伏能力下降且易早衰。
  
  3平衡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基础肥力,科学地确定有机、无机肥料搭配的最佳经济用量和比例,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的施肥方法。在水稻生产中,人们往往十分重视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而忽略了硅肥的配合。事实上,硅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它虽然不是所有的作物都需要的营养元素,但对水稻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实践证明,在水稻生产中,适量施用硅肥,可使水稻增产5%以上。水稻缺硅已成为限制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生产上应重视硅肥的应用。
  3.1施肥原则
  做到3个配合:一是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二是氮、磷、钾肥配合:三是硅肥的配合使用。要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确保丰产稳产。
  3.2施肥时期
  水稻有2个需肥高峰:一是分蘖期;二是抽穗灌浆期。可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和高产群体的养分动态变化来确定肥料特别是氮肥的分配比例,分段多次施肥,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
  3.3硅肥施用
  有2种方法:一是配合氮、磷、钾、复合(混)肥等肥料作底肥施入土壤,最好在翻耕前或水耙前洒施,用量为15.0~22.5kg/hm2;二是使用含硅的复合(混)肥,根据产品的有效含量,合理确定含硅复合(混)肥的用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