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认识植物 > 植物知识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几个误区等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增强植物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提高种植效益的巨大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农户认识,很多农户由怀疑到接受,并逐步开始使用。但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肥料,不少农户却把它当成肥料使用,在使用中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影响了使用的效果。目前,不少农户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上,至少存在以下错误观点与做法:
  1、以“剂”代“肥”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在充足的肥水条件下才能发挥显著的功效,但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夸大了使用效果,致使一些农户把调节剂当成肥料使用,把促进作物生长的希望寄托在使用调节剂身上,不在施肥、灌水、中耕、松土等常规技术上下功夫,最终影响到调节剂的使用效果。
  2、随意加大用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属“激素”类物质,调节植物生长,一般亩用量只需要几克或几毫克。但有的农户总怕用量少了没有效果,随意加大调节剂用量或使用浓度。结果因为用量过大或浓度过高,不仅没能促进植物生长,反而使其生长受到抑制,严重的甚至导致叶片畸形、干枯脱落、整株死亡。
  3、直接兑水使用有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生产上使用较多的“赤霉素”(商品名“九二零”),必须用酒精或温热的高度数白酒溶解后,才能兑水使用。但有的农户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前,常常没有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将调节剂直接兑水使用。由于有的调节剂不能直接在水中溶解,加之微量的调节剂若不事先配制成“母液”后再配制成需要浓度,药剂很难一次混匀,因此也会影响到使用效果。
  4、与其它物质随意混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化肥、农药等其它物质混用,必须在认真阅读说明,并经过试验后才能大面积使用。但很多农户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为图省事,常将其与化肥、杀虫剂、杀菌剂等混用,希望达到既促进生长或保花保果,又补充肥料、防病治虫作用。有时与其它物质混合得当,可以起到“一举多得”作用,但若混合不当,也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5、不看时机,随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机(如水稻破口期)使用,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如果使用时机不当,有时不仅不能收到理想效果,反而会产生“副作用”。有的农户对此认识不足,认为无论什么时候喷施调节剂,都能够起到促进生长、增产、增收效果,因此不看时机,随时喷施,结果导致喷施效果不佳,有的甚至减产、减收。
  (作者单位:151800黑龙江省巴彦县松花江乡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大棚番茄早疫病的防治  潘玲玲 孙 静
  
  近年来,江苏响水县菜农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尤以栽植番茄为主,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要想夺得大棚番茄高产、稳产,要认真抓好大棚番茄早疫病的防治工作,如果任其蔓延,一般田块病株率5~30%,严重田块病株率50%以上。
  
  一、疫病症状
  番茄的叶、茎、果实等部位均能受害,以叶片受害为主,叶片受害,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扩展,初见直径约0.5~1厘米的灰褐色小斑,后期病斑周围变黄,稍凹陷,病斑近圆形。有明显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黑色绒毛状霉,茎上染病斑多上分枝处发生,初为暗褐色菱形或椭圆形病斑,扩大后梢凹陷,具有黑霉和同心轮纹,青果受害,先从萼片附近开始。初为椭圆形黑色斑,稍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变硬,上部密生黑色霉层,病果提早变红。
  
  二、发病规律
  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菌侵染所致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株残体上和土壤里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从气孔、皮孔或表皮及伤口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经4~6天即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扩大再侵染,大棚内高温高湿的环境利于发病,棚温在20~25℃,外界阴雨,发病重,并且蔓延迅速,易造成严重减产。一般水肥供应良好。植株生长健壮的,发病轻,反之发病就重。
  
  三、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发病重的田块要与非茄科蔬菜至少轮作2~3年,发病后要及时清理病株,摘除下部病叶,病果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防止扩散危害;棚内浇水要选择晴好天气上午进行,避免夜间叶片结露。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农药,根据病情,每5至10天1次,连续施药3~4次,可供选择的配方有“可杀得”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70%“早霜灵锰锌”500倍液,大棚内湿度大,不宜作喷雾防治时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或20%“棚菌克”烟剂。每亩300~400克,于傍晚均匀布点闭棚熏蒸。
  
  (作者单位:224600江苏省响水县张集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