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认识植物 > 植物知识

孑遗植物翠柏


  在云南昆明世博园中有一株“翠柏”,树高13.8米,胸径1.1米,枝叶繁密,树干挺拔,冠幅64平方米,它的树龄已有300多年了,此巨柏是从70千米外的安宁市移入园内的,它的移栽创造了世界柏科植物移栽的新记录。
  翠柏(Caloccdrus macrolcpisKurz),又名大鳞肖楠、长柄翠柏、酸柏、阴沉木等,属柏科翠柏属。本属有两种一变种,我国有一种即翠柏,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和南部,另一种为台湾翠柏(变种),特产自我国台湾,还有一种产自北美。
  翠柏是常绿乔木,高可达35米,胸径可达2米:树皮红褐色或灰褐色,老时呈薄片状不规则脱落。叶鳞形,二型交互对生,四片成一节。花期在3~4月。球果长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9~10月成熟,成熟时为红褐色,有3~4对交互对生的种鳞;仅中部的种鳞各生2粒种子,种子具种翅。
  作为优良的园林、用材树种,翠柏木材纹理通直,结构细致,均匀,干缩系数小,有香味,富有光泽,耐腐性强,是木模、雕刻、工艺美术、高档家具等的良好用材。该树种可通过种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翠柏的分布区属中亚热带至南亚热带气候,年均温度在15~19℃,年降水量800~1600毫米,土壤为红壤。翠柏在生长25年左右开始结实,结实量大。但由于球果成熟期正是生长地的全年静风期,致使扩散不远,一般仅为8~10米,所以幼苗在母树周围最多,有时每公顷的幼苗能多达1万株。由于翠柏是喜光树种,出苗后随着喜光阶段的来临与耐荫性的减退,在林内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幼苗会逐渐死亡,难于成长,所以山林内多见幼苗而不见幼树,大树则极为罕见。翠柏早期生长缓慢,10年后进入速生期。速生期持续时间长,到50年后尚无明显下降趋势。
  翠柏的主要分布区在我国云南,尤以滇中、滇南、滇西一带为多,常散生于阔叶林内。
  尽管翠柏大树较为罕见,但在我国也有一些大龄翠柏,像贵州省从江县加鸠寨的大翠柏,树高37米,胸径270厘米,冠幅直径32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株。它是当地苗家村寨的“风水树”。逢年过节,苗家人便在树下烧香拜佛,祈求大树保佑平安。云南省最大的一株古翠柏,生长在龙陵县镇安镇崇善寺内,树龄达500余年,树高32米,胸径261厘米。翠柏是浅根性树种,但这株古翠柏却经受住40多年前一次龙卷风的袭击,在1976年又经受住8级大地震的考验,所以在当地备受爱护。此外,在禄丰县土官村、易门县静乐庵等地的古翠柏均是闻名遐迩的古树。这些古翠柏迄今仍然郁郁葱葱,毫无衰老的迹象。
  研究表明:翠柏属在晚白垩世至老第三纪(距今6000万年~1.4亿年),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热带地区。现在看来,很可能由于太平洋扩张及自渐新世的全球气候变冷,导致这一物种隔离分化和向南迁移,第四纪冰期来临后,因为在大部地区遭受毁灭而形成现代的残遗分布区。这使得它在植物区系地理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
  作为我国特有树种,翠柏林资源甚少,尤其是保存较好的天然林分就更为稀少。加强对这一树种的保护,对于研究树种起源、分化,保存植物的种质资源,促进其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有着重要价值。1984年,由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中,翠柏被列为渐危种;1996年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翠柏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责任编辑]赵 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