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认识植物 > 植物知识

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苏铁


  2亿多年前,在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二叠纪,地球生物圈发生了重大变革和更替;高大的蕨类植物因为无法适应地球气候的变化已趋衰退,古生代植物开始了向中生代植物的过渡。到了中生代,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新一代的统治者,苏铁应势而出,开始在地球上生长繁殖。
  其实,苏铁并不只是一个种,而是一个大类群;它们究竟属于哪个植物门类?长久以来,这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直到19世纪末,日本学者平濑作五郎和池野成一郎分别研究了苏铁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发现它们的生殖过程还保留着具有纤毛的精子,由此才确定了苏铁是孑遗的裸子植物。
  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裸子植物,苏铁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尤其是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时非常繁盛,种类极多,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堪称中生代植物界的一大旺族。据说当时每三种植物中就有一种是苏铁。但盛极而衰,至晚白垩世苏铁数量剧减;到第四纪(距今250万年)冰川来临时,因北方寒流南侵这一“天灾”,苏铁科植物大量灭绝;而我国四川、云南等地部分苏铁科植物则在青藏高原、秦岭等天然屏障的保护下幸免于难。
  生活中,人们常用“铁树开花”来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因为种植在温带的苏铁开花难得一见。但实际上,只要温度、湿度适宜,想要亲眼目睹铁树开花并非难事;尤其是在热带地区,20年以上的苏铁几乎每年的6~8月都可以开花。而且,雌雄苏铁树盛开时的花形并不相同,各具魅力。雄苏铁树开的花呈长椭圆形,形如宝塔,挺立于青绿的羽叶之中,黄褐色的花球,内含昂然生机,外溢虎虎生气,傲岸而庄严;雌苏铁树开的花呈浅黄色,像个小扁球,紧贴于茎顶,如淡泊宁静的处女,安详而柔顺地接受着热带、亚热带阳光的滋润。
  苏铁是常绿木本植物,树干圆柱状,通常不分叉,全株呈伞形,大型的羽状复叶丛生于茎的顶端,如孔雀开屏向四周伸展,长可达2~3米,由数十对乃至上百对细长的小叶组成;深绿色带有光泽的线形小叶初生时内卷,成长后便扯直,变得刚硬。苏铁的种子成熟时具有色素呈暗红色,大小如鸽卵,没有果皮包裹,外层是肥厚的肉质层,少则几十粒,多则上百粒,圆环形簇生于树顶,十分美观,有人称之为“孔雀抱蛋”。
  苏铁又名凤尾蕉、铁甲松、金代、铁树等。在民间,人们更偏好“铁树”这一称谓。溯其缘由,一说因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坚硬、沉重如铁而得名:另一说因其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即使是衰败垂死的苏铁,只要将铁钉钉入其主干内,就可起死回生,重复生机,故而得名。
  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苏铁性甘平、味淡,其叶、花、种子、根均可入药,各有所长,但因苏铁种子和茎顶部树心有毒,用药时尤应慎重。苏铁植株还可以分离出苏铁双黄酮,树干髓的淀粉不仅可供食用,还可作酿酒的原料,提高出酒率;在西双版纳,有的少数民族居民喜欢采其嫩叶作蔬菜食用。
  目前,世界上生存着的苏铁科植物共10属约110种,主要分布于东西半球的热带及南亚热带,少数种可沿干热河谷伸至中亚热带。我国仅产1个属——苏铁属,约11种,分布在台湾、福建南部、广东南部、海南岛、广西南部、贵州南部、云南南部及北部与四川南部。因是热带及亚热带南部树种,在云南、广东、福建、台湾、四川等南方各省,人们常将其露地栽种于庭前阶旁及草坪之中;而江苏、浙江及华北等北方各省多栽于大盆,用来布置厅室,古韵卓然。
  有时候,植物也会因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遭殃。苏铁树形古雅、主干粗壮、四季常青,深受人们喜爱,但它的生长速度很慢,每年仅长一轮叶丛。人类对苏铁的“情有独钟”,刺激了商品贸易对苏铁的大量需求,各地野生苏铁屡遭挖掘,导致各种苏铁的自然分布区逐渐缩减,天然植株越来越少。
  为了保护苏铁类植物不致因国际贸易的影响而步入灭绝的困境,《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已将苏铁类所有种全部列入附录,不允许或严格限制将其用于商品贸易。1999年8月4日,我国批准公布了与《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配套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其中苏铁属所有种全部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无特殊情况,禁止采集(采伐);同时,《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贵树木名录》中规定,苏铁属所有种全部列为限制出口的树种。
  在《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名录》中,苏铁科的叉叶苏铁、攀枝花苏铁、篦齿苏铁(云南苏铁)和台湾苏铁都在保护之列。目光长宜放眼量,人类对大自然的欣赏和钟爱,并不是我们可以无穷尽地将这些野生物种圈养驯化并“据为己有”的理由。不只是苏铁,对越来越多已经步入或即将濒临灭绝厄运的植物而言,我们必须投入更多精力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举措(如建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和种群复壮等),让后世子孙也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些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
  
  相关链接:
  ◆叉叶苏铁(现状:涉危种)
  1904年,英国著名植物学家麦查理茨在越南进行植物调查时,发现了一种形态特殊的苏铁植物,随即带回活苗,将其引种于新加坡植物园。经进一步研究于次年作为新种正式发表,并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该植物的拉丁学名。由于该种苏铁的小羽叶片呈二叉分歧,我国习惯将其称为“叉叶苏铁”。实际上,早在1899年在我国广西地区就发现有叉叶苏铁,但当时被定为刺叶苏铁的叉叶变种。后来,才发现在越南和广西发现的二种苏铁其实都是同一种。因为叉叶苏铁仅分布于从广西到越南河内的狭小范围内,又因其奇特的叶形是研究苏铁植物系统发育的重要材料,因此被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攀枝花苏铁(现状:濒危种)
  攀枝花苏铁是1971年发现的苏铁新种,1981年才正式定名,1984年即被列入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它同时具有稀有性、珍贵性、古老性三个特点,属于世界性珍稀濒危残遗物种。本种生长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特殊环境中,它的发现把苏铁植物自然分布的北界上推到北纬27°11′对植物地理区系和古气候古地理研究有重要价值。
  
  ◆篦齿苏铁(现状:渐危种)
  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的常绿阔叶疏林下或次生灌丛间(海拔1500米以下)。此外,印度、尼泊尔至中南半岛各国均有分布。其大孢子叶的形状与二叠纪的化石苏铁相似,对研究苏铁类植物的演化、分布及古地理、古气候等都有价值。
  
  ◆台湾苏铁(现状:濒危种)
  台湾苏铁主要分布于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地区,通常生长在向阳的沟谷悬岩峭壁间或溪河两岸疏林中,具有抗火烧、喜温暖、畏冷湿、忌遮荫等特征。目前仅残存于我国台湾和海南的个别地区,数量极少,生长缓慢,繁殖力弱;加之其所处森林的破坏,生境的改变和过量的挖掘,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作为我国特有种的台湾苏铁,对研究地史的变迁和植物区和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王亚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