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植物的聚会
来源:森林与人类 作者:余树勋 日期:2006-10-01
现代植物园的始兴
400多年前,在意大利的北部帕都瓦(padua)大学,为了教学的需要首先创立了搜集药用植物为主的植物园,这个开端意味着植物科学的发展,是将人类的健康置于首位。在欧洲,植物园的雏形是从搜集治病的药草开始的。植物园也就是这样开始兴旺起来的。
植物园兴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航海业的发展,欧洲人发现新大陆,或从新大陆引种或把许多植物送到东南亚种植。
中国历史上也有类似记载,例如900多年前北宋的司马光撰写的“独乐园记”中,就有“沼东,治地为百有20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援命之曰采药圃”。很像现代植物园中的“药用植物区”,但是这个园子以及其他建立的园子等,后来都没有发展成现代植物园。
在欧洲,最早的植物园意指“研究植物学的园地”,后来简化为“植物园”。1544年在意大利建立的比萨植物园是公认的世界最早的植物园,她是一座植物大学。
植物园很自然的成了“提供活植物的场地”。迄今,被人类所知的植物种类就约有30多万种,如何将这些已知的植物种类搬移到植物园来?并让它们在人类给与的环境中正常的存活,以便科学家对它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也是建设成一个好植物园的最大困难。因为来自不同地区的植物对气候、土壤、等需求都不一样,栽培中一整套知识和技术,以及植物分类、植物生理、生态、繁殖、生化、生长等一整套科学理论的探索和指导。
人类生活和生产对植物的需要,都要从大地的活植物中挖掘,迄今为止被人类真正利用的植物,还不到野生植物的2‰,所以世界各地的植物园每年都在努力的搜集野生植物,希望从中发现对人类有益的植物。英国最古老的皇家植物园丘园用了250年的时间搜集栽活5万多种植物的记录,成为世界现代植物园的模范。
植物园的贡献
世界各国的植物园总数加起来有大约有3000多所,由于各国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俗不同,因此建立植物园的目的和贡献也各有不同。一批比较古老的植物园,如英国皇家的爱丁堡(edingburg)植物园、美国哈佛大学创立的阿诺德植物园、德国柏林大学的大莱植物园,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早年热衷于研究植物分类学,所以面向全世界尽量采集(也称为“掠夺”)。世界各地的野生植物种子、苗木、干标本等加以分门别类,整理出一些进化的系统,各国分别发表了他们各不相同的学术见解,例如英国的哈钦森分类系统,主张被子植物(数量最多)组成雌蕊的“心皮”,是否分生为进化的依据,将毛茛科与木兰科的植物认为最古老,世上公认为“哈钦森分类法”,至今英国的分类学还在奉为“金科”,可是德国的恩格勒后来提出有花植物的花瓣离生或合生是人为分类的最佳途径,创出“恩格勒分类法”,至今德国、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都采用。但是,几百年来对植物分类的分类法提出过许许多多方案,一直在争吵中。而植物园搜集的大批植物无论是活物还是干标本,都是他们宝贵的研究材料。
许多人为他们所工作的植物园而自豪,拥有丰富的植物材料、丰富的图书材料、美丽的园景、研究植物学最佳的园地、最美的公共园林,这些特质往往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古老植物园。所以去伦敦旅游过的人总忘不了去游览丘园,那里的风光确实很美。可是,近百年来各地兴建的植物园,数量猛增,而且不像老植物园那样热衷于研究和搜集野生植物的工作,尤其美国不少新植物园,他们认为普及植物学的知识比研究植物的奥秘更迫切,更重要,于是他们与苗圃工作者密切合作,大量的种植菜配植物,按市场上的需要尽心新品种的发掘与培育,园内景观出现大量家庭花园示范的区划,并将许多城市居民可望得到的植物知识的群众组织起来,活动频繁,远景趋向华丽,时尚,示范为主,与古老植物园的壮美景观,静穆的研究环境完全不同了。
新老植物园的作用在内涵上有明显的区别。在于科研与科普的方向不同。
另外,还有些目的不同的植物园,其中,包括私人按个人癖好搜集植物的也有,在美国,各大学和专科学校,只要有农、林、医药、生物有关的科系,都在校园内设有植物园,供教学实习应用,早年的统计,这类教学植物园占整个植物园数量的首位,美国真正挂上“国立”植物园只有3个,其余州立,市立,私立学校附设的占大多数,最突出的是其中一个公立植物园,专搜集全世界的松房植物,取名埃地植物园,是加州一个林业遗传研究所、太平洋西南地区试验站主管,在187英亩内种植松房植物72个种、35个变种、90个杂种,还有其他针叶树52个属。在那里能见到北京常见的油松和白皮松令人备觉亲切,可见他们的搜集还是想当全面的。其他专门搜集杜鹃花属,山茶花属,海棠花属的很有几个出名的植物园享誉世界。
也有些植物园科研、科普并重,据作者多年的观察,一个植物园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因人而兴,因人而废。”例如,上世纪美国国立华盛顿植物园来了一位D·Egolg博士,对火棘属的育种十分专长,该园不久即以火棘属育出的许多新品种而闻名,如该园研究生的课题,园内展出的侧重点,无不以火棘来显示。另外,早年一位研究美国印第安人日常的使用植物,诸多新颖的发现,一时名噪世界,乃至中国西双版纳植物园都派人向他学习,以便探索云南少数民族的食用植物。轰动一段时间之后,这两位专家先后谢世,这方面的研究也从而中断,到了本世纪,已将成为历史,鲜为人知了。北京植物园俞德浚院士研究多年苹果属分类,发表许多论文,卓有建树,1986年俞老谢世后这一课题也就后继无人而改弦更张了,实例举不胜举。
总之,植物园首先要有丰富的活植物,然后才能提供科研、科普的物质基础。其次要有坚持不懈的人才。前苏联提出“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在植物园工作中当做重要的理论依据,以后输入英美的新学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引种驯化”学说的踪迹不再提及,但不论目的性如何,科研、科普、教学甚至施展个人的搜集癖好等等,都要由懂得植物学的人兴致勃勃地“干”。植物园的前途才能日益兴旺发达,所以适合植物园方向和目的的人才十分重要。
“植物园”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人称它为“植物园学”确实包括着许多方向的知识领域。在“大植物学”(包括生理、生态)之外农、林、园艺的知识不可少,造园设计、分区规划、环境生态甚至园林美学、园林艺术精心应用之后才能迎接大量的游人,使游人在植物园内开畅胸怀,同时还得到许多有益的知识,这是我们植物园工作者由衷的希望。
植物园的未来
各国都在按自己的需要发展多种类型的植物园。而且愈来愈趋向于专业化,例如,世界研究小麦的中心机构设在墨西哥,那里很方便搜集到世界各地的小麦品种而建立起一座实用的“小麦植物园”。这一情况已经普遍流行在经济植物领域,他们可能谈不上美观,也很少有人参观,地点也不一定方便多数人游览,近百年来科研单位纷纷建立起他们自己研究用的植物园。
观赏植物,现在正受到市场、家庭、城市建设等许多方面喜爱。需要观赏植物这种趋势很自然的将观赏植物集中在城市附近的植物园内,比公园还美丽。有人问“植物园里为什么有这样多未见过的植物”,对许多人来说在植物园里经常能发现“新奇的美丽”,如郭沫若先生曾为北京植物园的题诗“品集五洲柳,林齐四海材”,对植物园的品种和数量之巨表示感叹。
这些壮观的景致,也充分体现了植物园工作的辛劳。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多次派出采集队爬山越岭,并将采到的植物让其在北京露地生长,木本、草本、藤本、观花、观果、观叶、行道树、绿篱、防风树、庇荫树……几千种集中在这里展出,不能露地生长的热带、亚热带植物都被安顿在温室里,为无数热爱植物的人展出颇具规模的风采。
世界各国的植物园都在与时俱进。市场经济和群众需要密切结合的植物园,正受世界上大量人工培育的新品种的冲击,迎接各国的新品种简直忙不胜忙,尤其草本的花卉,日新月异,应接不暇。备感社会太需要植物园了,群众太需要植物学知识了,许多小朋友吃过香蕉,还没见过香蕉树,许多坐在乌木椅还没见过紫檀树。因此,搜集更多的植物是我们的愿望,建设我们这个13亿人口大国相称的植物园更是迫切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