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科研动态 > 综合新闻

药膳同源的奇异植物——海滨木巴戟

 海滨木巴戟(Morinda citrifolia L.)又名海巴戟、诺丽果、巴戟天、黄木巴戟等,具有多种称谓,是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海巴戟的种子非常的轻,千粒重约70g,能随水漂流,漂到哪里就长到哪里。因此,除太平洋热带岛屿、澳大利亚等原产地外,在我国海南岛、西沙群岛及台湾岛均有分布,中科院西双版热带植物园(以下称“版纳植物园”)有引种栽培。 

  海巴戟有许多神奇之处,首先是它的果实。海巴戟的果实属聚合果,即由许多小果实聚集在一起,果皮上的点点就是最好的证明,每个点代表这个地方曾经开过花,也代表一个果实,只不过这些果实都长在一起,凑成一个整体。因这些点点很像鸡眼,海巴戟又有鸡眼果之称。在植物界具有类似果实的植物很多,如受人喜爱的水果桑葚、菠萝、草莓等。海巴戟的果实幼时绿色,成熟时先变成白色后变成黄白色,可食用,但成熟变软会散发出恶臭味,不太让人容易接受。不过,可别小看这家伙,据说在太平洋岛屿的居民就拿海巴戟来当做主食,而东南亚及澳洲的原著居民用鲜果沾盐生吃或是把果实用咖喱煮来吃,在夏威夷、马来西亚及波利尼西亚的原住民用其做保健饮料。 

  除了果实奇特,用作食品、饮料之外,海巴戟还具有许多重要的药用价值,是具有医疗功效的热带果树。随着科技的进步,海巴戟的神奇功效逐渐被揭开,有研究表明,海巴戟的叶含有许多抗氧化、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果实中含有大量的赛诺宁是人体细胞生化反应的重要物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海巴戟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因此,海巴戟成为研究的热点,用其果实开发的果汁饮料是一种高机能、高营养的功能性饮料。在西双版纳有引种栽培的海巴戟,当地人喜欢用其果实来泡酒,作为药酒饮用。在果实由绿变白或浅黄白色变软前采摘果实,后将其切片晒干,以作备用之需。泡酒时再佐以大枣、枸杞,一壶上等的药酒就炮制成功。 

  版纳植物园对海巴戟有引种栽培,种源地有美国、泰国、老挝、越南、多米尼克以及中国的广东等地,主要分布在南药园、野生蔬菜园、综合二区、藤本园等专类园区。不同来源地的海巴戟,在版纳植物园的栽培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在低温寒冷天气有的表现较好的抗逆性,能顺利度过低温冷害天气,如南药园种植的来源泰国的种源,而有的海巴戟不能承受低温冷害天气,如种植在野生食用蔬菜园来源于老挝的海巴戟抗寒性较差,在低温天气有死亡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微环境的改变导致的。因海巴戟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在泰国、缅甸和美国开发出多种保健饮料食品,杨清等对版纳植物园引种于泰国栽培的海巴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引种该海巴戟在云南热区的栽培是适应的,可作为经济植物推广种植。因此,海巴戟无论是作为奇花异卉展示或者经济作为推广种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海巴戟的果实

海巴戟的种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