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植物科学 > 课堂教学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单倍体、二倍体、联会、胚乳直感、果实直感。
  答: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细胞壁内为细胞膜。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
(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
(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只是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分裂,从而成为两个细胞,整个分裂过程看不到纺锤丝的出现。
  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单倍体:具有一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
  二倍体:具有两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
  胚乳直感:植物经过了双受精,胚乳细胞是3n,其中2n来自极核,n来自精核,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
  果实直感:植物的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
1.解释下列名词:半保留复制、冈崎片段、转录、翻译、小核RNA、不均一核RNA、遗传密码简并、多聚核糖体、中心法则。
  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转录:由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RNA的转录有三步:
     ①. RNA链的起始;
②. RNA链的延长;
③. RNA链的终止及新链的释放。
  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酸剪接体。
  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称为不均一核RNA。
  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多聚合糖体: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成为多聚核糖体。
  中心法则:蛋白质合成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F-菌株、F+菌株、Hfr菌株、F因子、F‘因子、烈性噬菌体、温和性噬菌体、溶原性细菌、部分二倍体。
  F-菌株:未携带F因子的大肠杆菌菌株。
  F+菌株:包含一个游离状态F因子的大肠杆菌菌株。
  Hfr菌株:包含一个整合到大肠杆菌染色体组内的F因子的菌株。
  F因子:大肠杆菌中的一种附加体,控制大肠杆菌接合过程而使其成为供体菌的一种致育因子。
  F‘因子:整合在宿主细菌染色体上的F因子,在环出时不够准确而携带有染色体一些基因的一种致育因子。
  烈性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进入裂解途径,破坏宿主细胞原有遗传物质,合成大量的自身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并组装成子噬菌体,最后使宿主裂解的一类噬菌体。
  温和性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并不裂解宿主细胞,而是走溶原性生活周期的一类噬菌体。
  溶原性细菌:含有温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又找不到噬菌体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粒子的宿主细菌。
  部分二倍体:当F+和Hfr的细菌染色体进入F-后,在一个短时期内,F-细胞中对某些位点来说总有一段二倍体的DNA状态的细菌。

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近交系数、共祖系数、数量性状基因位点、主效基因、微效基因、修饰基因、表现型值、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广义遗传率:通常定义为总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狭义遗传率:通常定义为加性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近交系数: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
  共祖系数:个体的近交系数等于双亲的共祖系数。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即QTL,指控制数量性状表现的数量基因在连锁群中的位置。
  主效基因:对某一性状的表现起主要作用、效应较大的基因。
  微效基因:指一性状受制于多个基因,每个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小、效应累加、无显隐性关系、对环境敏感,这些基因称为微效基因。
  修饰基因:对性状的表现的效应微小,主要是起增强或减弱主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
  表现型值:是指基因型值与非遗传随机误差的总和即性状测定值。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数量基因对环境比较敏感,其表达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因此,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是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的不同反应和对遗传主效应的离差。

孟德尔群体、基因库、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遗传漂变、生殖隔离、地理隔离、进化树、进化速率、分子进化钟。
  孟德尔群体:通过个体间的相互交配的结果,孟德尔遗传因子可以各种方式从一代传递给另一代的群体称为孟德尔群体。该群体不是一些个体的简单集合体,而是在各个体间有相互交配关系的集合体。
  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共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基因型频率:任何一个遗传群体都是由它所包含的各种基因型所组成的,在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就是基因型频率。
  等位基因频率:是指一群体内特定基因座中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或称基因频率。
  遗传漂变: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随机遗传漂变,或简称遗传漂变。
  生殖隔离:是指防止不同物种的个体相互杂交的环境、行为、机械和生理的障碍。生殖隔离可以分为两大类:①.合子前生殖隔离,能阻止不同群体的成员间交配或产生合子;②.合子后生殖隔离,是降低杂种生活力或生殖力的一种生殖隔离。这两种生殖隔离最终达到阻止群体间基因交换的目的。
  地理隔离:是由于某些地理的阻碍而发生的,例如海洋、大片陆地、高山和沙漠等,使许多生物不能自由迁移,相互之间不能自由交配,不同基因间不能彼此交流。
  进化树:采用物种之间的最小突变距离构建而成的一种树状结构,可以表示不同物种的进化关系和程度,也称为种系发生树。一般是当不同物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差异进一步以核苷酸的改变来度量时可用最小突变距离表示。
  进化速率:进化速率是指在某一段绝对时间内的遗传改变量,一般可用不同物种的蛋白质、DNA和mtRNA等大分子的差异来估算进化速率。
  分子进化钟:利用不同物种的蛋白质、DNA和mtRNA等大分子的差异估算出的分子进化速率,进而可以推断不同物种进化分歧的时间。

名词解释
Lyon 假说:指阐明哺乳动物剂量补偿效应和形成Barrbody的X 染色体失活的假说,其主要内容包括四点:
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X 染色体只有一条在遗传上有活性,而另一条在遗传上无活性
失活是随机的
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
杂合体雌性在伴性基因的作用上是嵌合体
SRY基因:位于Y 染色体的短臂上,具有决定男性性别作用的基因。
互引相:当两个非等位基因a 与b 处在一个染色体上,而在其同源染色体上带有野生形A、B 时,这些基因被称为
处于互引相
互斥相:每个同源染色体上各有一个突变基因和一个野生型基因,则称为互斥相。
三点测交:为确定三个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相对距离所作的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
连锁群:一对或一条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总是联系在一起而遗传,这些基因统称为一个连锁群。
染色体图:(chromosome map)又称基因连锁图。根据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或重组值),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
对位置而绘制的一种简单线性示意图
第一次分裂分离:
顺序四分子:脉胞菌经减数分裂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8 个子囊孢子(4个孢子对),由于子囊的外形是如些狭
窄,以致分裂的纺缍体不能叠,只能纵产于它的长轴之中,这样的减数分裂产生的四分子从上到下顺序排列成行,
称为顺序四分子。
外祖父法:根据双重杂合体的母亲X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可以由外祖父的表型得知,这种基因定位的方法称为外
祖父法。
拟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基因座位但不同位点的紧密连锁的功能性等位基因,但不是结构性等位基因。
外显子:DNA序列中能被体现在成熟mRNA上并编码蛋白质的片段。
内含子:在基因序列中成熟mRNA上未被反映出来的DNA片段。
突变子:突变后可以引起变异的最小单位称为一个突变子,一个核苷酸就是一个突变子。
重组子:不能由重组分开的最小单位就是一个重组子。
顺反子:负责编码特定的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其内部是可分的,包含多个突变的重组单位。
断裂基因:一个基因是由几个互不相近的段落组成,即基因内部有间隔序列。
重叠基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
互补测验:用来确定突变功能关系的一种方法。若两位点不能互补,则该两位点属同一基因,即一个顺反子,若两
位点能互补,则该两位点属不同基因。
Chambon规则: GT-AG 规则,内含子5`末端大多是GT开始3`末端大多是AG 结束。
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就进入裂解反应,使宿主细胞裂解的一类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 感染宿主细胞后,基因组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与宿主细胞共存的噬菌体,具有裂解和溶源两种途径
的一类噬菌体
原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与其寄主细胞“共存”的现象。在这些寄主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
体,侵入的温和噬菌体以其基因组附着在细菌染色体的一定位置上,形成原噬菌体。
无意抑制突变:当基因中编码某氨基酸的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时,具有一对tRNA 基因也发生突变产生与终止密码
子互补的反密码子,使前着突变效应受到抑制,
Attp 位点:位于环状的γ基因组上附着位点是与宿主染色体发生整合的位点。
Bio基因:大肠杆菌基因组中编码生物素合成的基因。
末端冗余:也称末端重复,指T4 或T2 双链DNA分子两端带有相同碱基顺序。
1.同源重组:依赖大范围的DNA同源序列的联会,重组过程中,两个染色体或DNA分子交换对等的部分。
2.位点专一重组:又称保守性重组,在原核生物中最人典型。特点:供体与受体的特定位点的短同源序列之间
4:Chi结构:Chi structure (Chi 结构):两个双链DNA之间的接头通过去掉两个连在一起的环而使每个环产生线形末
端暴露出来。它类似于希腊文chi,从而得此名字。
5:负干涉:两个邻近基因,尤其一个基因不同突变点间,双交换的频率比预期高,并发系数C>1,即一个区域的交
换引起邻近区域交换的增加。
6:基因转变:一个基因转变为它的等位基因的遗传学现象。(源于基因内重组)
8:插入序列: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是最简单的转座元件,因为最初是从细菌的乳糖操纵子中发现了一
段自发的插入序列,阻止了被插入的基因的转录,所以称为插入序列(IS)。

A:转换和颠换
转换(Transition):同型碱基的置换,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置换。
颠换(Transversion):异型碱基的置换,即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替换;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置换。
B: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的结果引起氨基酸顺序的变化。有些错义突变严重影响蛋白质活性,从而
影响表型,甚至是致死的。
无义突变(nons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UAG UAA UGA)出现,使mRNA的翻译提前终止。
C:移码突变和无义突变
无义突变(nonssense mutation):碱基替换导致终止密码子(UAG UAA UGA)出现,使mRNA的翻译提前终止。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在DNA分子的外显子中插入或缺失1 个或2 个或4个核苷酸而导致的阅读框的位
移。从插入或缺失碱基的地方开始,后面所有的密码子都将发生改动,翻译出来氨基酸完全不同于原来的,遗传性
状发生很大差异。
罗伯逊易位:在两条近端着丝粒心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各自着丝粒发生断裂,两长臂进行着丝粒融合形成一条新的
大亚中着死粒染色体,两短臂连接成小染色体。一般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消失
交换抑制:在染色体倒位中,由于倒位环内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单交换,而使产物带有缺失或重复,不能形成
有功能的配子,好象交换被抑制。
永久杂种:永久保持杂合状态,同时保存两个致死基因的品系为永久杂种
假显性:若显性基因缺失,则同源的隐性基因得以显性,称为假显性
母性影响:正反交的结果不同,子代表型受到母本基因型的影响而和母本的表型一样的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短
暂的,只影响子代个体的幼龄期;另一种是持久的,影响子代个体终生。
随意内含子:在酵母中,相同的线粒体在一个品系中可能有内含子而在另一个品系中则无内含子。这部分可作为内
含子的片段即为随意内含子。
雄性不育性:植物花粉败育的现象成为雄性不不育性,其机制大抵可分为核不育类型和质-核不育类型。
核外遗传:染色体以外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在真核生物中成为核外遗传。
卡巴粒:亦称k 粒。它存在于放毒型草履虫的细胞质中,能进行自体复制,显有与病毒相似的性质,一般认为是寄
生性病毒。卡巴粒的直径为0.2—0.5 微米,长度为0.5—5 微米。在具有放毒作用强的放毒型中,一个细胞内有400
—1600个卡巴粒,这种粒子也可向草履虫的培养液中释放,可杀死摄取这种粒子的敏感型草履虫。与卡巴粒相类似
的粒子有λ、σ、γ、δ等粒子。
交叉遗传:指母亲将形状遗传给儿子,而父亲将形状遗传给女儿的现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