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首页 > 科研动态 > 综合新闻

浅谈数字化植物园的建设

     摘 要:当今是信息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植物园的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植物园长期以来的植物记录和数据库建设为数字化植物园建设奠定了基础;数字化植物园的建设具有必然性,也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建设过程中应克服面临的问题,保障专业技术队伍,逐渐实现数字化植物园。

    关键词:植物园 数字化 信息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已发展到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化信息时代,具有高速数据处理、自动化控制、强大的网络和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的计算机设备及相关技术已渗入社会的许多方面,加快数字化进程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首要工作,植物园也不例外,从八十年代阿诺德植物园建立的“BG--BASE”系统以来,全球许多植物园都建立起各自的植物信息数据库。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在网上,不仅可以点击一些国外植物园的网站,国内十多家植物园也有了自已的网站。面临二十一世纪的数字地球,数字化植物园需要建设具开放性、面向社会、集成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和促进植物园的管理水平,更加充分地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

    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化植物园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将植物园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录入到各种数据库中,植物园才能实现办公系统财务、人事、档案、等政务性工作的信息管理,以及科研、科普、引种、栽培、旅游、生产等业务工作的信息管理。当今时代,计算机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的不断完善,为植物园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处理器速度不断提高,计算机内存和硬盘容量不断增大,可移动硬盘的出现弥补的软盘容量相对较小的局限,CD-ROM光盘驱动器的数据存取的速度不断加快,光盘刻录设备的应用等等,为处理和存储大量的图片、照片、动态影像等多媒体信息提供了条件和方便。

    各种类型的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彩色打印机等输入输出及处理设备的应用,使得计算机处理多媒体信息的能力在不断加强。使数据信息从文字形式走向图像、声音、文字三位一体,从静态走向动态。

    Microsoft OFFICE 办公自动化软件使植物园的办公自动化更加方便快捷。各种图形设计和图形处理软件使得植物园的园林设计从手工作业走向计算机化。高效快捷的多种形式的汉字输入法及多种中文平台的出现,使得汉字的输入变得快捷方便。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植物园可以方便快捷地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发布、组织视频会议、阅读和发送电子邮件、将邮件投递到Internet新闻组、发布Web页、浏览网站信息、利用文件传输下载或上载互联网上文件、获取巨大信息资源。还可以建立局域网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信息资源。

    二、植物园植物记录计算机化管理进程

    将植物园的各项业务资料数字化,才能将其以计算机信息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的存储器中,进行信息的科学管理,才能借助计算机对信息的发布、获取、科学管理的有利条件,使业务人员利用信息资源为植物园的业务工作服务;同时植物园也可以设立网站,设立诸如植物园展品介绍、植物园学术研究论坛、植物园参观指南、疑难问题解答等栏目。植物园是面向社会的窗口,是进行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的重要基地,让公众走近大自然,在休憩中获得知识的场所。要面向社会就得为社会提供多方面的、最新的信息,才能充分发挥植物园的社会职能。

    1、植物园的植物记录计算机化管理现状

    较早运用计算机管理植物记录的是1969年邱园开始将该园所有原来的活植物记录录入计算机。目前应用较广,技术比较成熟数据管理软件是美国1985年K.S.Walter博士开发的BG—Base软件。已应用到22个国家的14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BGCI组织的BG—recorder软件也在一些国家的植物园和树木园得以应用。国内植物园的植物记录计算机化管理,起步于1988年,南京中山植物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在LOTUS1—2—3集成软件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植物园活植物计算机管理系统,并在国内几家植物园得到应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Accesse 、visualFoxpro等数据库软件逐渐推出,各植物园根据本园的需要开发了各自的植物记录信息管理系统,促进了植物记录计算机管理的发展。同时也存在着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格式,不利于数据信息交流的缺陷。

    2、我国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和信息网络化建设

    UNEP在1995年利用GEF资金,启动了“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与信息网络化能力建设”项目(BDM),该项目旨在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能力,开发国内和国际信息网络系统,以利于科技资料的交换。我国是该项目的10个试点国家之一。由环保部门牵头,1998年完成。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的《中国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与信息网络化能力建设》专著出版,其中关于生态系统数据、植物物种基本数据、物候数据、植物标本数据、植物迁地保护数据等数据类型和格式为植物园开发自己的数据库提供了依据和统一的标准。

    3、用互联网资源,建立了植物园的网站

    计算机的普及,城市数字化进程的进一步推动,为植物园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科普宣传、电子商务等提供了条件。目前国内已有数十家植物园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有点的网站还建成了网上虚拟植物园,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足不出户就对该植物园有大致的了解。

    三、数字化植物园建设面临的问题

    1、数字化植物园建设是具长期和艰巨性

    植物园的数字化不仅需要硬件设施和经济实力作保障,同时还需要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管理人才。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收集积累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数据标准化,录入数据库,及时补充和更新记录,利用“3S”技术获取时空数据,建立相应的分布图。这些都需要良好的经济和人员保证才能得以实现。

    2、记录容易出现缺失

    一方面,由于植物园中栽植的植物的自然损坏和园容园貌的改建等原因,另一方面由于人员的变动以及管理等因素,容易造成数据的缺失。

    四、数字化植物园的前景

    数字化植物园的建设与植物园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密切相关,我国的植物园根据各自归属部门的不同,有属中科院系统、林业部门、农业部门、医药部门、地方科研体系、城建园林部门以及教育系统等等,由于建园的宗旨不同,特色也不一样,但是都承担着植物的引种驯化研究,在不同的时期促进了经济、医药、园林绿化等事业的发展。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一直促进和支撑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植物园数字化的建设将增强这些植物园的各项功能,有利于促进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具体地,数字化植物园将在以下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1、进行植物园植物记录的计算机化管理

    2、利用计算机协助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将计算机通讯技术、遥感技术、计算机地理信息地图技术和全球定位GPS技术的结合,应用于植物的迁地保护。实现植物园地形、地貌图,种植图的三维综合制图,方便动态更新和分析查询。以遥感数据源为基础,根据光谱波段和分辨率,结合GPS实际定位,和各类专题图耦合,动态记录植物资源分布、生长及演化变迁状况,利用其监测植物园内的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

    3、用计算机进行图书资料信息的管理。使图书书目规范化、标准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实行国际信息书目共享,有利于信息的检索与图书资料的馆际互借。

    4、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进行财务信息管理,实行财务管理的电算化,以及植物园大型工程建设的预决算工作。

    5、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科普教育、宣传及电子商务。

    6、利用植物园信息系统集成,采用网络技术,开发植物园领导办公信息系统,为决策提供帮助。

    7、采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支持,提供支持这些信息的交流,促进植物园之间网络紧密合作,使资源共享最大化,更大的程度实现植物园的责任。

    五、结语

    美国副总统AL Gore于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召开的Open GIS Consortium年会上提出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的概念。时间过去不到五年,数字化城市的建设已在我们身边启动,数字化植物园是植物园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要目标是实现植物园智能化管理,最终要达到信息网络化,真正实现资源共享。要实现这一系列目标,长期的科学记录是基础,这不仅需要有经济保障,同时也要有专业技术人才保障。( 来源:绿色在线)


TOP